打針像打仗 「無尾熊抱法」寶貝不掙扎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寶寶挨針哭鬧,大人總是滿頭大汗。醫師建議家長帶小朋友打疫苗時,可使用無尾熊固定法,一方面固定寶寶,讓寶寶不受傷,也讓醫護人員可以順利打針。
所謂無尾熊固定法,是將寶寶用無尾熊抱樹姿勢抱著,再將寶貝側身。寶寶一手在爸媽背後固定,另一手固定嬰兒膝關節,大人再用雙腿緊夾嬰兒雙腿,方便醫護人員施打。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一般小寶寶打預防針大多都是正面坐著或躺著,曾有寶寶因未固定好,打針時突然掙扎,結果針頭不甚劃破嬰兒皮膚;甚至有家長捨不得孩子挨針,採取「溝通」方式循循善誘,但講了一個多小時還無法下針,讓醫護人員非常煩惱。
潘俊伸表示,幼兒3歲前包括公費、自費疫苗,至少要打23至25針左右,家長不應該每一次面臨寶貝打針都像打仗,建議兩歲以下幼童打針時,家長應該採坐姿抱著寶貝,先固定寶貝一隻手,再夾緊寶寶大腿,露出大腿前側外側肌肉讓醫護人員打針,比較不容易疼痛。
打手臂比大腿痛 若腫痛要冰敷
一項美國研究收集140萬名1到6歲幼兒、共600萬次肌肉注射發現,預防針若打在手臂會比大腿多兩倍腫痛。潘俊伸建議,幼兒最好還是打大腿外側,大一點的小孩才建議打手臂。屁股因為神經較多,容易傷到神經,護理人員必須確認施打位置比較安全。
部分寶寶打完預防針會遇到腫痛、發燒等副作用,潘俊伸建議,下針部位若出現腫痛可冰敷,若高燒38度以上可給退燒藥,但若持續發燒兩天,就應該立刻回診。另外,六個月的小寶寶常面臨一次打3 、4針預防針,他建議最好一次先打兩針,隔一、兩周後再打兩針,不僅可減少副作用,也可減緩寶寶不適。
推薦文章
-
疼痛可以被控制, 癌友的生活品質,我們一起找回來!
-
2025癌症論壇/職業軍人七年抗癌,靠化療、標靶治療終於盼到女兒讀大學
-
醫病平台/醫師,你的家人會選哪個治療?
-
花壽司竟有活蛞蝓爬過!吃下污染的食材恐引起「這疾病」,引發腦膜炎等問題!
-
2024癌症論壇/胰臟癌新療法續命 國衛院:TCOG跨院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