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y歪脖子 先物理治療
【聯合報╱陳柏宏/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治療師】
根據統計,嬰幼兒斜頸發生率約0.4%,有半數機會發生在第一胎嬰幼兒,男女比例為3:2。
斜頸症俗稱「歪脖子」,如果寶貝在自然情況下,臉部總轉向固定的一側,而頭頸部傾向另一側,耳朵貼近肩膀,且下巴無法自由轉至同側肩膀,寶貝就可能患有斜頸症。
嬰幼兒斜頸症中,有三分之二在出生後2至3周,可發現頸部胸鎖乳突肌有1至3cm不等腫塊,此時頭頸不一定有傾斜狀況,多數嬰兒只是單純習慣將臉轉向對側,進而被父母帶來就醫;接著腫塊逐漸變硬且肌肉變厚變緊,頭頸轉動就會受限。
另外,有三分之一的案例,沒有發現腫塊,但胸鎖乳突肌整條或其中一段肌肉束變緊纖維化,直接表現出斜頸症狀。
由於沒有腫塊且早期纖維化不易察覺,通常在出生後1至2月,才會被發現。
嬰幼兒斜頸衍生的問題包括斜頭症、患側半邊顏面發育不良及姿勢性斜視等,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嬰幼兒顱顏外觀及動作發展,輕忽不得。
斜頸治療原則,先採取物理治療,若成效不佳,再考慮外科手術。
通常物理治療三個月後,就能看到明顯改善,80%以上嬰幼兒斜頸不需手術,透過物理治療即可恢復正常。
早期的物理治療與復健運動都必須持之以恆,才能及時恢復正常轉動及減少顱顏形狀改變。
嬰幼兒斜頸是一種預後不錯、不難治療的問題,只要父母多觀察嬰兒的姿勢,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就醫,早期發現並接受物理治療,皆可獲得不錯的改善。
●斜頸物理治療方法:
1.擺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建議應隨時執行,方法為將孩子頭部擺位到與斜頸症狀相反姿勢。
每次擺位時間至少持續15至20分鐘左右。建議父母先與物理治療師討論,找出合適的擺位姿勢再進行。
2.儀器治療:包含熱敷、紅外線及超音波等,可放鬆肌肉、改善血液循環並軟化組織,藉此延緩纖維化及攣縮。
3.按摩:按摩者需剪短指甲,塗抹嬰兒油,在攣縮肌肉上來回或環繞式,按摩肌肉15分鐘,使硬塊組織軟化。(圖1)
4.牽拉運動:父母被動協助孩子轉動頭部,放鬆頸部患側肌肉及周遭頸部組織,增加活動度。
●旋轉牽拉:頭輕輕轉向患側(圖2),施加輕微力量,每次10秒,重複10至15次,每天2回合。
●側邊牽拉:頭輕輕側拉向健側(圖3),施加輕微力量,每次10秒,重複10至15次,每天2回合。
推薦文章
-
聽神經損傷無法靠手術、藥物恢復 只能藉助聽器或電子耳矯正
-
半夜驚醒!她怕「這病」不只奪走孩子身高,甚至呼吸、行走能力…
-
95歲奶奶在家坐著鍛鍊大腿 短短10天就有三大驚人效果:不再漏尿了
-
長者身體功能評估用LINE也行得通 六大重點功能 長者輕鬆上手
-
你的生理年齡幾歲?單腳站立時間就能測 每少2.2秒增長1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