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長不高?別猛打生長激素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報導】
新竹地區一名叫小文的孩童,5年前小一,身高僅102公分,遠低於標準身高曲線,馬偕新竹醫院施予生長激素及相關療程,已恢復正常;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林昭旭說,矮小症成因很多,不能一味給生長激素,要請醫師詳細檢查。
林昭旭說,小文當年就診時7歲,因個頭矮小,被轉介到馬偕,他並無特殊內在疾病,家族也無矮小者,但每年成長速率只有3公分。
林醫師發現,小文當時骨齡只3歲6個月,嚴重落後,安排住院檢查,懷疑是泛腦下垂體低能症,包括體內生長激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皮質醇,嚴重不足,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確是腦下垂體發育不良。
馬偕每天給小文注射生長激素,合併口服甲狀腺素及皮質醇治療,5年療期,每年成長速率在8到10公分,目前身高已144公分,預期還會長高,小文逐漸恢復自信。
林昭旭說,矮小的認定,可從相同性別、年齡、種族的兒童比較,身高在3%以下者,加上生長速率緩慢,生長曲線往下偏移才是;矮小的原因有原發性的如:軟骨形成不全、染色體異常(如透納氏症)、先天性代謝異常、低出生體重兒、家族性矮小症,或是繼發性像:營養匱乏、全身疾病所致、內分泌系統疾患等。
他說,並非所有孩童施打生長激素都有效,不適用者會反效果,呼籲家長,不要聽信偏方亂服成藥。
推薦文章
-
醫揭「影響孩子長高的隱藏因素」 連坐姿、鼻過敏都算!
-
擔心錯失長高黃金治療期? 醫:遇到「這狀況」應速就醫檢查
-
小兒遺傳科醫師:孩子打生長激素「這時打」效果最好
-
家長必看!有「性早熟」快就醫,及早治療助孩子多長10公分!
-
孩子胖胖卡哇伊?醫籲:肥胖讓這「激素」增多,易長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