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緩兒早療 資源據點破千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統計,99年新增發展遲緩兒人數2732人,其中新移民配偶子女人數183人。相較於一般兒童多元性發展障礙,新台灣之子發展遲緩比較集中在語言、情緒面向,社會局認為,可能是後天環境造成,不過此類障礙較容易療育。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舉行「友善台北,邁向早療標竿111」記者會,宣導早療成效,並邀請大家一起參加3月19日舉行的愛奇兒日遊行。 記者邱德祥/攝影

0至6歲是發展遲緩兒療育黃金期,北市目前有1萬939個家庭接受早療服務。每年至少增加2500件發展遲緩兒通報量,平均介於兒童數的6%至8%,今年占7%。

市府社會局昨天在「友善台北-邁向早療標竿111」成果發表會上表示,今年編列預算逾1億元,資源據點將破千,發展遲緩兒家長要及早讓小孩接受療育。

社會局表示,發展遲緩兒的障礙面向依個別差異有所不同,新台灣之子在語言、情緒障礙特別明顯,經由社工處理轉介,予以語言、遊戲等治療,很快就能追上一般小孩成長速度。

北市賽珍珠基金會執行長蕭秀琳說,新移民配偶中文能力較弱,和小孩又無法用母語溝通,在輔導的個案中,新台灣之子常見語言方面障礙。

她說,雖然社會局早期療育宣導資料已減少中文內容,甚至加上注音,也印有多國語言,不過仍有少部分新移民配偶,因教育程度較低,出現母語閱讀障礙,在宣導上仍有困難。

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主任鄒國蘇說,目前醫療院所、幼稚園所設有「發展篩檢表」,針對不同年齡兒童進行篩檢,至幼稚園的篩檢率達九成以上。

因大部分病情難從外表判斷,若幼稚園老師、親戚朋友認為兒童行為「怪怪的」,要立即至醫院檢查,越早治療越有效。

發展遲緩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