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兒常遭責罵 易併精神行為疾病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由於常犯錯,可能常遭責罵。容易合併出現其他精神疾患。北市聯醫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心智科醫師蔣立德指出,患者容易出現低自尊、焦慮,憂鬱及對立反抗疾患衍生的行為疾患,以及後續物質濫用問題。
根據統計,沒有經過藥物治療的孩童,在生活過程中,往往有更高的比率合併其他精神疾病:他們可能因為時常犯錯,陷入緊張情緒,而產生焦慮症;可能因為自信心的長期低落,衍生出憂鬱症;甚至有可能在衝動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在青少年期產生十分嚴重的對立反抗問題,或是行為偏差,造成難以挽回的結果。
不過上課異常不專心,未必都是過動症,醫師提醒,必須排除個案智能原本就不佳,或個案智商太高,導致真的覺得上課太簡單,或因特殊事件的影響情緒問題。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分為過動/衝動型、注意不足型、混合型。蔣立德醫師指出,大多數個案是混合型,並非所有個案都一定會過動,也並非所有場合都會注意力都會不集中,特別是在對某事感興趣時,可完全鎖定在同一件事。
病因方面,目前研究推估的可能因素包含:腦部損傷、懷孕期壓力(煙、酒、感染、毒素、缺氧)或周產期壓力如早產、低體重、腦炎、腦膜炎多重神經生物性病因,大腦內神經化學失衡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異常等。
蔣立德提醒,如果症狀已經影響孩童的學習功能,或是日常生活,就有必要諮詢精神科醫師,藉由醫院專業團隊詳細評估,方能早期作出正確診斷,了解此注意力分散特徵,究竟源自於注意力缺乏過動症,或是因為其他不同病因,予以最適當的治療與協助。
推薦文章
-
腸活專家推薦喝一款「神奇飲料」:增加腸道好菌還能抗憂鬱
-
常打哈欠、靠咖啡續命?睡眠醫學會警告:問題比你想的還嚴重
-
看感人電影卻沒哭可能是生病了!精神科醫揭4種不容易掉淚的情況
-
芬蘭怎能成為世界最幸福國家?駐地一年日女實錄「居民3個放鬆時刻」
-
慢病主題館【肺纖維化】菜瓜布肺患者 小心這些病找上門!常見共病症預防與照護方式一次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