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坐月子/藥食同源 補身調整體質
中醫師表示,趁機調理身體,對健康有很大幫助,不僅產後便秘減少,還能健脾胃、養氣血、強筋骨,徹底改變體質,提升抵抗力。
第一周 活血化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楊素卿表示,坐月子時間,是從出院、不再服用子宮收縮劑開始起算,一般坐月子可分4周、共28天療程,第一周以活血化瘀、排出惡露為主,除了飲用生化湯,通常還會使用荔枝殼、觀音串煮水,或是米酒水,取代白開水當茶飲用,它有袪風除濕、生津解渴功效。
第二周 健脾利濕
懷孕期間由於胎兒壓迫易致血液回流變差,導致下肢水腫;加上為幫助寶寶順利產下,生產時媽媽體內會釋放催產素,使恥骨打開,楊素卿說,催產素也會讓其他關節鬆動,坐月子第二周以健脾利濕為主,透過食療藥膳幫助去除身上的濕氣。此階段可使用黃耆、紅棗、杜仲等中藥材,配合米酒一起燉煮魚湯或雞湯、排骨湯。
三、四周 四臟進補
坐月子第三周及第四周,則根據產婦個人體質,配合中藥食療進補,像是體虛的人可食用十全大補湯。楊素卿說,肝、腎、脾、胃進補是此階段的重點,五臟中補了四臟,達到強筋健骨、補氣養生功效,有助強化關節韌帶、預防骨質疏鬆發生。
開業中醫師鄒瑋倫說,中醫坐月子一般可分4到6階段,從28到45天都有設計相關坐月子餐,通常坐月子採「藥食同源」原則,依據排惡露、子宮收縮、排除濕氣利水、皮膚毛孔緊致及筋骨收縮等目的,提供不同餐食。以第一階段排惡露為例,通常此時產道髒物需完全排出,讓子宮內膜舊去新來,平均有10種藥材。
第二階段需讓子宮從懷孕的足球大,慢慢縮小至皮球,配合高蛋白及高纖維飲食,該階段需好好進補,像是麻油、米酒、川芎、雞、豬腰、豬心等十全大補;但鄒瑋倫提醒,別吃太多肉,以免產後躺床腸胃蠕動較慢,導致便秘加劇;值得注意的是,坐月子餐的藥膳是採「累加原則」,第二階段藥材已達17至18種。
第三階段是利水,鄒瑋倫說,像是茯苓、紅豆水、黑豆水有消腫去濕效果,適合出院第3周飲用。第四階段是補氣、收縮毛孔及筋骨,麥門冬、黃耆、西洋參皆是很好的補氣藥材,加強肌膚緊密,有助日後對風濕風寒的抵抗力。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推薦文章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節氣小雪22日報到 中醫推2穴位、1茶飲養腎打通身體暖氣開關
-
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吃鍋遵循「2少1多」、不要亂進補
-
女子換掉家裡食用油「10多年難纏胃病秒好轉」她驚喜:比平常忌口還有效
-
如何照護老寶貝/照顧老爸老媽 在家也好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