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缺乳 按摩、食療一起來
【聯合報╱杜博文/台北市常生中醫診所醫師】
許多新手媽咪都有缺乳的困擾。一般來說,產後12小時開始分泌乳汁,所謂產後缺乳,指分泌量不足或全無,乳房不脹或分泌量不足以餵食寶寶,至產後一周仍然如此。
產後缺乳常見原因包括:急於減重回復身材,導致營養不良;產後失血過多、全身衰弱;餵奶次數太少或乳房沒有完全排空;精神壓力過大,導致催乳激素分泌減少,乳腺發育不全;新生命加入改變生活習慣、嬰兒吸吮方式不當、乳房護理不良等。
改善方式是及早開始餵母奶,維持正確餵奶姿勢,產前可先糾正乳頭內陷問題;多補充湯湯水水,及蛋白質食物及溫和的蔬果;適度睡眠,維持情緒穩定,家人需多體貼幫忙;多休息,但可做適度簡單運動或穴位按摩;少碰寒涼類及生冷食物或會退乳的食物,如麥芽與韭菜;乳頭及其周圍有痂垢,應先用水洗淨;每次哺乳前亦均用清潔的溫濕毛巾擦洗乳頭和乳房。
若乳房脹硬,乳汁不出,可用熱毛巾熱敷乳房,或取一盆溫熱的水至膝蓋,彎曲上身使乳房浸泡於溫水中,輕輕搖晃乳房,使乳汁流出。
哺乳時,一手扶托,另一手5隻手指做梳子狀,自乳根向乳頭方向輕柔梳理,使乳汁外流,保持乳腺通暢。首次哺乳時間要短,以後可逐漸延長,甚至達30分鐘。每3至4小時哺乳一次,次數多並盡量排空乳房,多食用通乳的食物,如鯽魚、豬蹄、豬排、豆腐等。
中藥對改善產後缺乳,也有常用方劑。乳房脹硬、乳汁稠,多精神壓力,為肝氣鬱滯型,可用逍遙散疏肝解鬱;乳房不脹、乳汁清稀、易疲倦者為氣血虛弱型,可用通乳湯補氣養血;常見胸悶、乳房豐滿無脹感者,為痰氣雍滯型,則以健脾化痰為主。
餵母奶可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後出血,增加寶寶免疫力,建議盡量維持6個月。透過食療與中藥,搭配生活習慣調整,可改善產後缺乳。
【2014/06/23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摸到乳房有硬塊怎麼辦?認識乳房纖維囊腫、乳房纖維腺瘤、乳癌硬塊的不同
-
40歲男聚會心梗猝死…急診醫嘆「錯失兩次活命機會」籲學2招救最愛的人
-
「海上烏金」烏魚全身是寶,這樣烹調去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
-
患乳癌平均年齡早了7年 醫師建議避熱感應紙改用手機載具
-
舌頭顏色有變化是發生什麼事?健康的舌頭實際上長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