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胎高齡產婦已破二成 醫師公會:「適齡生育」很重要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6年平均初婚年齡男性為32.4歲,女性30歲;女性生育第1胎的平均年齡於101年首次突破30大關後仍逐年遞增,106年已至30.8歲。其中年齡為35歲以上者達21.3%,較101年的13.1%又成長了8.2個百分點,顯示國內晚婚與遲育現象愈趨普遍。國民健康署呼籲年輕男女,及早規畫人生大事,婚育要趁早,而有想要二寶的父母,也要及早規畫下一胎,給孩子一個伴。
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依據105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於105年出生之新生兒約21萬人,其中生母年齡為35歲以上者有5萬7151人,該年齡層產下低出生體重兒(低於2500克)比例達11.2%,較20-34歲的8.6%高,而且產下先天缺陷兒比例為0.4%,死產比例為1.6%,均較20-34歲的0.3%及1.0%高。
全聯會表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成長茁壯;然而根據醫學研究統計,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早產、死產、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增加。且隨著準媽媽年齡升高,胎兒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發生其他先天缺陷的機率也隨之提升。另外太早懷孕的小媽媽,胎兒發生周產期死亡、出生體重過輕、早產的風險也會增加,因此過早或過晚生育都會影響媽媽和寶寶的健康。
推薦文章
-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理性與感性〉兩百多年後……女性的生育抉擇
-
北醫大研究 代糖吃多會殺精 嚴重恐不孕
-
40歲產婦怕養不起「三胞胎減成雙胞胎」激怒婆婆 一段自白讓她淚崩放下怨恨
-
高齡孕婦攀升 國健署:善用產前遺傳檢查
-
「早起有精神」不是自律其實是疾病警訊?專家:嚴重恐致心臟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