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外露寶寶 術後健康慶滿月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天生腸外露的嬰兒,也能靠外科手術修補後健康出院。慈濟醫院台北分院今天發表一名新生兒腹壁裂的罕見個案,醫護人員在新生兒出生的第一時間,將外露且長期浸泡在媽媽羊水裡的大小腸、胃、膀胱等臟器緊急推回肚子裡,小寶寶滿月後健康出院,且沒有其他併發症。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婦產科主任陳國瑚表示,先天性胎兒腹壁裂非常罕見,發生率僅兩、三萬分之一,且台灣腹壁裂嬰兒死亡率高達20%。大多都是因為胎兒染色體異常、媽媽營養不好、有抽菸喝酒習慣導致胎兒腹部肌肉層發育缺少,因此胎兒的肚子在早期發育時沒有閉合,才會讓臟器外露,跑到媽媽的羊水裡。
這名個案媽媽產前在一般診所產檢,直到懷孕30周才轉送到大醫院診治。醫師發現,嬰兒肚子破了一個大洞,幾乎可用「肚破腸流」來形容,最後當母親懷孕37周時緊急剖腹產,隨即在一小時內做嬰兒腹腔修補手術,母子均安,寶寶腸胃功能健全,可自主進食恢復良好。
慈濟醫院台北分院新生兒科醫師趙露露表示,這名嬰兒腹腔足足裂了5公分,若沒有搶時間把器官歸位,會增加腸子腫脹、感染風險,甚至腸子可能壞死切除,長期下來營養不良,甚至死亡。
一般胎兒異常的比率約2%左右,陳國瑚建議,有海洋性貧血、妊娠高血壓、嚴重缺鐵、高齡的婦女,應做羊膜穿刺、高層次超音波等等更高階的產前檢查,可將寶寶異常狀態降到最低。
推薦文章
-
時隔4年首例!7旬女發燒全身無力 沒碰過動物竟確診「兔熱病」
-
不是胸口痛才是心衰竭!喘到不能平躺就是心臟在求救
-
奠定健康的一天 專家教你從早晨6個好習慣開始控制血壓
-
預防代謝症候群 健康存摺設專區可算疾病風險
-
男性40歲就應開始做健檢!醫師給每個年齡層的健檢項目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