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前,黃金生育期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國內生育率低,醫師也呼籲,有心當媽媽的婦女不要蹉跎「生」機,35歲前是生育的黃金年齡,等到40歲以後,受孕機率像溜滑梯一路走下坡;即使受孕,流產機率也會提高,新生兒死產率甚至可能高達四成。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表示,當高齡產婦不僅挑戰體力,也要看運氣。女性從青春期開始排卵,卵子已經在「等待」,35歲以前其實是最佳的黃金生育年齡;隨年紀漸長,卵子品質也在下降中,高齡產婦可能提高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
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也說,門診中有婦女一直猶豫,「10年前我就勸她生」,等下決心已經來不及。他強調,女性34 歲以後由於卵巢功能退化,流產機率比一般正常孕婦多了2 倍。
若是等到40歲以後再懷孕,新生兒的死產率甚至可能提高至40%。除了女性先天條件越來越不利懷孕,男性的精子在40歲以後,活動量也會減少,男女雙方的生育條件,都不利有「生」機。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女教師經期亂確診子宮內膜癌 醫師提醒避危險因子
-
成功減重5公斤,但減掉的是肌肉還是脂肪?醫:觀察身體1處
-
22周胎兒長罕見肺腫瘤 北榮排水救命
-
許金川/長水泡、打嘴炮 各有何不同?
-
茶包的塑膠微粒可能致癌?專家警告一材質釋放有毒物質達數十億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