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前,黃金生育期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國內生育率低,醫師也呼籲,有心當媽媽的婦女不要蹉跎「生」機,35歲前是生育的黃金年齡,等到40歲以後,受孕機率像溜滑梯一路走下坡;即使受孕,流產機率也會提高,新生兒死產率甚至可能高達四成。
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表示,當高齡產婦不僅挑戰體力,也要看運氣。女性從青春期開始排卵,卵子已經在「等待」,35歲以前其實是最佳的黃金生育年齡;隨年紀漸長,卵子品質也在下降中,高齡產婦可能提高胎兒罹患唐氏症的機率。
開業婦產科醫師李茂盛也說,門診中有婦女一直猶豫,「10年前我就勸她生」,等下決心已經來不及。他強調,女性34 歲以後由於卵巢功能退化,流產機率比一般正常孕婦多了2 倍。
若是等到40歲以後再懷孕,新生兒的死產率甚至可能提高至40%。除了女性先天條件越來越不利懷孕,男性的精子在40歲以後,活動量也會減少,男女雙方的生育條件,都不利有「生」機。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鼓勵癌友保生機 盼凍卵補助擴大
-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大躍進!國衛院:本土基因庫可助客製化治療
-
月經周期短會老得比較快?婦科醫:月經周期縮短7原因警惕
-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恐傷生育力 生育保存留一線「生機」
-
打造可信任的聯邦式AI平台 讓智慧醫療從高雄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