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用呼吸器 小心併發症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永康報導】
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黃宣蓉昨天表示,剛出生的早產兒需面對較多疾病挑戰,部分需要接受插管氧氣治療。但過度的純氧及呼吸器的壓力可能造成某些併發症發生,應設定合理治療範圍,不宜太過依賴。
黃宣蓉說,懷孕37周以下出生的早產兒,因器官不成熟比足月兒有較高的罹病與死亡率,常見疾病包括呼吸窘迫、呼吸暫停、慢性肺部疾病、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腦室內出血及早產兒視網膜症等。
目前各級醫院都很重視早產兒的照護及疾病篩檢,使早產兒存活率提高不少;但一些較嚴重需接 受氧氣及呼吸器幫助的早產兒,日後可能面臨慢性肺部疾病、或視網膜相關疾病,也要謹慎使用。
黃宣蓉指出,以往有些醫療機構或家長認為,新生兒的血氧濃度應提高至95%以上,但過濃的氧氣容易形成自由基,呼吸器也可能帶給肺泡壓力,影響嬰兒身體器官日後發展。
34歲黃宣蓉已懷孕5個月,笑稱她也是「高齡產婦」,也是生下早產兒的高危險群,對早產兒家長的心情更有同理心。
推薦文章
-
別再上廁所滑手機了!你不能不知道的健康與衛生3個風險
-
16歲高中情侶初嚐禁果「用父母藏的保險套」仍懷孕!專家解釋犯了什麼錯
-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理性與感性〉兩百多年後……女性的生育抉擇
-
謝謝你留下來陪我/林靜芸常想這電影 盼先生變回王子
-
登革熱症狀可輕可重!簡單4招防病媒蚊,異常頭痛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