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補過頭 28歲媽患膽結石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一名剛剛生產兩周的28歲媽媽,為了哺育母乳,月子期間每天大補特補,日前上腹劇烈疼痛,就醫發現竟罹患急性膽囊炎。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高油脂食物造成膽囊負擔,有的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有的甚至要切除膽囊。
書田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邱展賢表示,透過超音波發現患者膽囊有沙粒,總膽管管徑擴大,就像是彈珠汽水有彈珠卡住瓶口,膽囊沙粒卡住膽管,因此患者會劇烈疼痛。經過藥物治療,腹痛消失。
邱展賢說,膽囊結石一開始不一定會疼痛,因此不易察覺,這位產婦坐月子吃了大量麻油雞等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身體為了消化食物中的脂肪,膽囊收縮,結石容易卡在膽囊出口,引起膽囊炎,或膽管炎,於是會會有腹痛、噁心、黃疸,嚴重者不僅要開刀切除膽囊,也有的患者會引起敗血症。
不僅產後媽媽有膽結石,懷孕婦女也可能會有。根據調查顯示,平均一萬名婦女就有八人會出現膽結石、膽沙、或膽泥現象。邱展賢說,因為懷孕婦女體內荷爾蒙改變,加上懷孕吃太多,體重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升高導致。膽囊結石剛開始沒有症狀,膽沙堆積久了,當腹痛如絞時,大多已經變成結石,或卡住膽管。
過去,膽囊結石好發於40歲以上婦女,但近年有年輕化趨勢。醫師表示,可能是因現代人高油脂高膽固醇食物攝取過多,因此冬令進補,不管懷孕產後,飲食應均衡並以高纖為主。
【2009/12/17 聯合晚報】
推薦文章
-
燕麥片加牛奶最搭?譚敦慈親授「隔夜燕麥」製作法,加「它」形成最強營養組合
-
吃對油反而能降膽固醇!醫揭「血管最愛的油」,煮飯常用這種油會增心血管負擔
-
醫美黑歷史浮上檯面?多起隆乳手術引發爭議
-
醫警告「這些藥物」術前千萬別吃 銀杏、人蔘、當歸都在列
-
僅出生7天!男嬰染腸病毒釀敗血症亡 疾管署估10月進入流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