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導正/不能洗頭、別碰生水 觀念該修正
【元氣周報/記者詹建富/報導】
不少婦女生產後,總被許多婆婆媽媽叮嚀,千萬別忽視坐月子;台北市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指出,坐月子最早可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篇」,當時稱為「月內」,顯示早在兩千多年前已有坐月子的觀念。
生產耗體能 產後需調養
為什麼要坐月子?陳潮宗表示,從中醫養生觀點,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體力與精神耗損,處於「氣血不足」狀態,加上懷胎期間子宮內所積存穢物和汙血,會在生產時隨著胎兒一起排出,所以必須趁產後6至8周好好調養,恢復體能,也調整體質。
坐月子觀念 西醫也認同
雖然西方社會沒有「坐月子」觀念,但多數婦產科醫師仍贊同「坐月子」是女性懷孕生產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做過一項調查,如果產婦沒有妥善照顧,不但產婦體重不易回復,最常發生掉髮或便秘,其他症狀如容易疲倦、頭暈、食欲和性欲變差。
沒妥善照顧 體重難回復
坐月子除了讓婦女補養身體,陳潮宗認為,古早坐月子禁忌,例如不可外出、不可進廟等,其實是基於對產婦的「隔離保護」措施,藉此提供一不受干擾,可以完全臥床靜養的環境,且讓產婦不必分心,可以調整從人妻到人母的心理狀態,以成功轉換角色。陳潮宗說,儘管中西醫學不同,但對於產後婦女應充分休息、避免感染及補充營養的建議,應無二致。
【2009/11/01 元氣周報】
推薦文章
-
冬吃蘿蔔補氣止咳、調脾胃 咳嗽或氣喘患者可多吃
-
冬令進補小心中西藥混搭風險 中醫提醒避免3大不宜組合
-
以為健康其實傷肝!營養師點名「3種食物」容易吃出脂肪肝 香蕉、咖哩也要注意
-
一下雨就關節痛?中醫教按摩4穴位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
院長講堂/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院長何清幼走入社區照顧弱勢 打造五心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