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期常咳嗽 婦周產期心肌病變
30歲翁姓女子在台北慈濟醫院生產後,產出胎盤過程中用力咳嗽,胎盤直接噴出,產後休息數小時喘息、咳嗽到無法平躺。醫師診斷發現她血氧濃度降低、肺積水,心臟輸出功能僅剩32%,是典型周產期心肌病變,及時治療才順利康復。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張銀光表示,孕婦在懷孕時體內血液量會增加40%至50%、心臟輸出量會增加30%至50%、心臟跳動每分鐘則增加10至20次,並在懷孕28至32周,及產後24小時達到高峰,產後2到6周逐漸回復。
而「周產期心肌病變」是指懷孕最後1個月到產後5個月間發生的心肌病變,發生機率不到千分之一,確切原因不明,最嚴重可能心衰竭致死,症狀包括喘、水腫、胃痛、咳嗽、心跳快、嗜睡、體力差等,與一般懷孕症狀類似,若無特別做心臟超音波檢查,容易被忽略。
張銀光說,若周產期心肌病變發生在懷孕中後期,醫師考量母體和胎兒安全,會建議提前生產,以免孕婦心臟功能變差危急生命;若發生在產後,可配合心臟內科醫師進行藥物治療,回復心臟功能。
張銀光提醒,懷孕中後期若經常出現莫名咳嗽、呼吸喘、胸悶或嚴重水腫等情況,可主動向醫師諮詢。若曾有周產期心肌病變病史又有懷孕計畫的婦女,則建議每個月定期到心臟內科回診,確保心臟輸出功能達百分之55以上,再準備懷孕。
推薦文章
-
蛋白質來源影響心血管健康 醫推薦60歲後一定要吃1種食物
-
30歲節儉女罹癌「想花光錢獲得最大幸福」專家給出不後悔的資產用法
-
以為只是吃太多肚子大 輕熟女體內藏「8公斤卵巢囊腫」連呼吸都困難
-
9成備孕夫妻曾想放棄 生育醫學會揭3大卡關難題
-
屏東免費月嫂服務再升級,讓小產媽媽和準媽媽迎來「神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