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跟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聯合新聞網 天下雜誌

【內容摘自《30招,教出高EQ小孩》,作者楊俐容,天下雜誌出版】

如果你家有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仔細想想,你是否曾經在期待孩子能夠自動自發做某些事情時覺得:「都這麼大了,還不能為自己的事情負責,真是傷腦筋!」而當孩子的行為、決定不符合你的期待時,心裡又忍不住冒出:「年紀還小,不懂的事還多著,就意見那麼多。」而你家那位青少年,有時候會對你說:「我又不是三歲小孩,不要再管我了!」可是當他無法做決定、面對困擾不能解決時,又希望你可以幫忙拿主意、協助解決問題。

談起青春期,做父母總是一顆心沈甸甸的,聯想到的不外乎狂飆、叛逆、衝突……。殊不知對身處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來說,他們的心裡一樣不輕鬆,面對輕狂歲月,他們感受到的是壓力、苦悶、煩憂……。其實回顧人類發展的歷史,「青春期」這個詞、這個階段、概念在二十世紀以前可沒人聽說過呢!

青春期管教小撇步

在過去的時代,孩子在達到生理成熟的年齡時,多半也已經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例如男生可以下田耕種,女生學會洗衣煮飯,具備了成為一個大人的條件。經過「成年禮」的儀式,以及一些見習的經驗,孩子直接從兒童變成大人,既享有合法的權利,也有應盡的義務。

隨著時代變遷,特別在最近這一百年,可能因為營養充足、被照顧得較好的關係,孩子生理成熟的年齡越來越早,身高體重的快速成長及身體比例的變化,使得青春期的孩子外型看起來就像大人一般。由於科技發達、資訊暴增,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們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充實獨立生活所需要的技能與性格。換句話說,要有能力成家立業還早得很呢!

於是,這個兒童與成年之間的過渡期被延長了,並且開始擁有屬於這個階段獨特的特徵,成為生命成長歷程中,一個「不大不小、忽大忽小」的尷尬階段。麻煩的是,如果父母認為孩子已經長大應該自行負責,或涉世未深不能自己做決定的事情,和青少年覺得自己可以作主,或是希望父母親引導、協助的事情,有太大的出入,家裡就會衝突不斷。父母挫折困惑、青少年憤怒混亂的情況也就不難想見了。

為了避免落入無止無休的戰爭,別在每次衝突產生時才去爭論到底孩子長大了沒有。以下幾個小撇步提供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參考:

 

1.小事不管 管大事

如果親子關係一向和諧,青少年在重要的價值觀上多半還是和父母相像。無論如何,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只是「某家的小女(男)孩」,他們想要成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因此一定會在生活細節,如生活習慣、休閒方式、服裝儀容等等,刻意和父母有所不同。

懂得對這些小事不加干涉,甚至贊同、欣賞差異的父母,不僅能化干戈為玉帛,還能贏得孩子的心。當面對大事時,孩子也就比較願意尊重父母的感受,接受規範了。

2.爭取孩子的共識

至於哪些是大事、哪些是小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青春期的意義,確實體認除了生理的成熟,青少年還有自我認同、情緒人格以及社會關係要去學習。也可以一起研究,為什麼法律要規定擁有投票權、當兵、申請信用卡以及結婚等等的年齡。

經過探究,關於哪些是父母必須把關的大事,哪些是孩子可以自己作主的小事,就容易達成共識,定下合理的規範。

3.調整自我逐漸放手

長大不是一夕之間的事情,唯有父母的關愛陪伴同行,孩子才能夠在青春期化險為夷,不只快樂的享受青春年華,更能順利的開創流金歲月。學習調整自己,從無微不至的呵護到欣賞甚至享受孩子的成熟獨立,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回報。

青春期 體重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