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憂鬱 專家:爸媽傾聽 一起解決問題
國內調查發現,家長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求助意願,最怕負面情緒累積成疾,衍伸更多不良影響。專家建議家長,應每天固定花10分鐘20分鐘傾聽他的心事,傾聽完,還要帶著孩子明辨是非,面對與解決問題。懂得表達與溝通,較不會用負面方式宣洩。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說,國內調查發現,孩子較願向開明的爸媽傾訴心事,這是因為開明的父母會傾聽孩子心聲想法,若覺得不妥,聽完才會講反對意見。這般耐心傾聽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安心,知道父母願意了解自己。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表示,當孩子遇到挫折,別用不要想太多等簡化的方式帶過,應與孩子談談事情發生的經過,了解事情背後脈絡,一同討論各種解決方法。若是孩子做錯事,他得學習負起責任,溺愛不是愛,愛是傾聽,並帶著孩子明辨是非。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家長應覺察自己情緒狀態,若壓力正大,出現易怒,常感冒,身體不適等症狀,可適時告訴孩子。若此時孩子正好犯錯或有負面情緒,建議家長先離開當下情境,待情緒較和緩後再處理孩子的問題。
推薦文章
-
35歲女兒終於結婚 父母卻高興不起來「出借書房備孕」卻怕孫子的誕生
-
胃不好的人比較容易得胃癌、大腸癌?醫生解釋一種情況要小心
-
81歲婦擁1600萬財產、和兒媳同住「仍怕孤獨死」渴望一人獨居
-
天天深色5蔬果 學童遠離惡視力
-
做好三件事 失智論壇陪你撐起照顧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