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傾向與開明爸媽談心 諮商師建議SOP
國內調查發現,家長教養方式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求助意願,最怕負面情緒累積成疾,甚至衍伸更多不良影響。專家建議家長,應每天固定花10分鐘、20分鐘與傾聽他的心事,傾聽完還要帶著孩子明辨是非、面對與解決問題;懂得表達與溝通,較不會用負面方式宣洩。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董旭英說,國內調查發現,孩子較願向開明的爸媽傾訴心事,這是因為開明的父母會傾聽孩子心聲、想法,若覺得不妥,聽完才會講反對意見。這般耐心傾聽的過程,可以讓孩子安心,知道父母願意了解自己。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發言人林萃芬說,當孩子遇到挫折,別用「不要想太多」等簡化的方式帶過,應與孩子談談事情發生的經過,瞭解事情背後脈絡,並一同討論各種解決方法;若是孩子做錯事,他還是得學習負起責任,「要切記溺愛不是愛,愛是傾聽,並帶著孩子明辨是非」。
親子溝通有時會發生衝突,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家長應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若自己壓力正大,出現易怒、常感冒、身體不適等症狀,可適時告訴孩子自己的狀況;若此時孩子正好犯錯或有負面情緒,建議家長先離開當下情境,待情緒較和緩後再處理孩子的問題。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每天水喝不夠讓你「壓力飆升」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憂鬱症
-
院長講堂/竹南慈祐醫院院長黃信鐘 回鄉深耕奉獻所學 站第一線為病患保命
-
男子在減肥節目瘦下近60公斤奪冠 幾年後卻付出更慘痛代價
-
74歲男收4000元手機帳單「以為遭詐騙」詢問客服後嘆:比詐欺還惡劣
-
健檢舒張壓見紅 恐是血管硬化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