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外食晚用餐 三成學童過胖
癌症關懷基金會昨天公布調查指出,有高達六成三的孩子晚餐吃外食,外食加上用餐時間晚,也導致學童肥胖率高。
癌基會針對台北、新北、台中、高雄地區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學生進行晚餐飲食調查,回收2300多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90%學生的主食為精緻澱粉,其中24%為炒飯炒麵、水餃煎餃或焗烤義大利麵,僅10%學生吃全穀類;蛋白質方面,27%學生吃牛羊豬等紅肉,另有5%常吃香腸、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品。
烹調方式部分,71%學生攝取的蛋白質食物為油煎或油炒,蔬果攝取量嚴重不足,75%吃不到一碗的青菜,67%吃不到一碗的水果。
除了吃得不夠營養,學童的飲食習慣也有待加強。調查顯示,高達六成三學童晚餐吃外食,有一成六天天在外打發晚餐。天天在外吃晚餐的學童,比起較少外食學童的飲食生活習慣較不佳,包括太晚吃(35%在晚上7時後才吃)、蔬果吃最少(26%幾乎不吃水果、4%幾乎不吃菜)、肥胖率高(占25%)、最晚睡(13%在晚上11時後就寢)、最常吃消夜(25%每周4天以上吃消夜)。
「吃飯時間不要太晚,」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說,晚上的活動量最少,腸胃蠕動慢,太晚吃飯將使腸道無法正常休息,影響內分泌系統運作,也較容易肥胖。
調查交叉分析後也發現,晚上8時後進食的孩子,有兩成還天天吃消夜、三成在11時後就寢、三成過胖,顯示不好的飲食習慣,會影響作息以及發育。
推薦文章
-
有人躺下秒睡,有人輾轉難眠?劉秀枝解密睡眠品質的改善方法
-
簡單的幸福 好好吃一碗飯
-
曾是胃食道逆流患者 亞大附醫胃腸肝膽科醫師曾晟恩教你逆轉腸胃危機
-
益生菌無法治百病 奇美胃腸肝膽科醫師張瑄元曝腸胃保養4原則
-
愈好吃的東西愈危險 國泰消化內科醫師陳柏諺揭保養腸胃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