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醫師、送醫材 蒙古唇顎裂童笑了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感謝各界對蒙古唇顎裂童援助,羅慧夫基金會執行長王金英(左起)、蒙藏委員會主秘陳會

5歲的蒙古小朋友戈登,因顎裂講話不清被嘲笑,羅慧夫基金會安排他至內蒙古手術,就此展開「用愛彌補微笑計畫」,並培訓種子醫師、募集資源,希望幫助更多的唇顎裂患童展笑顏。

蒙古每年6萬名新生兒中,有100名唇顎裂患童。3年前,家扶基金會一位台灣認養人,看到蒙古小弟弟戈登因顎裂而自卑,不敢上學,而打電話到羅慧夫基金會求助,執行長王金英說,由於當地沒有會動相關手術的醫師,因此安排戈登到內蒙古治療。

去年台灣義診團前往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為25名小朋友動手術,但當地物資缺乏,蒙古兒童大醫院裡的麻醉機竟是蘇聯捐贈的二手機,手術床搖搖晃晃,手術室地板還有坑洞。高山缺氧也是一大挑戰,王金英說,當地人因此血管特別粗,手術出血風險高,但沒有電燒等止血設備,醫師開刀備感壓力。

王金英說,今年在天母扶輪社召集亞洲多國扶輪社資助下,已募得手術床、電燒、鼻咽鏡等醫療器材,也補助蒙古醫師來台灣長庚醫院受訓,成為唇顎裂專科種子醫師。

甫結束訓練的蒙古兒童大醫院顱顏外科主任艾揚格說,台灣醫療團隊與病人互動親切,還給予設備、醫師訓練等多元協助,當地人真心感謝台灣的愛與關懷。

王金英說,已有5位蒙古種子醫療人員完成培訓,包括外科、矯正牙科、語言治療及麻醉科醫師,將組成唇顎裂醫療團隊,每年可幫助300名患童。

唇顎裂 牙科 血管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