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買電玩 停看聽
【聯合報╱柯俊銘/公職臨床心理師】
春節期間,豪豪口袋滿滿,想買電動玩具。
小強生日快到了,或許班上同學幾乎都有電玩,加上月考成績也不錯,他就希望媽媽也能買一台很夯的Wii或PS2、XBox送他。雖然媽媽不反對,但也擔心孩子過度沉迷,傷透腦筋。
其實電玩的內容與玩法確實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潛在的影響,故家長不可不慎,特別是要小心暴力電玩帶來的傷害。
透過腦部造影的技術,臨床研究發現,小朋友打暴力電玩時,由於血液全都流向大腦中主管聽力與視覺的區域,導致腦前額葉缺血,而掌控心情變化的背側前扣帶迴的血流也會明顯減少,故情緒容易變得起伏不定。
諸多文獻也證實,孩子常接觸暴力電玩,久了會對於死亡、傷痛、流血等暴力、血腥的場景變得冷漠、麻木,生理上呈現所謂「去敏感化」的現象,例如心跳減緩、膚電傳導變差等,簡單來說就是「無動於衷」。更值得注意的是,往後出現傷害他人或小動物等攻擊性行為的風險也會增加。
有鑑於此,當要為孩子添購電玩前,除了需暸解其有無分級外,也要上網察看玩家的評價與發行公司官網上的片段介紹。另外,也可請門市銷售店員示範如何操弄,本身也可以嘗試去玩看看,藉以對該遊戲軟體有大致的認識。
當相關資料蒐集完全後,根據專家的建議,請回答自己下列問題。當肯定的答案有兩個或更多時,建議您最好還是再考慮一下比較好。
1.操作者的角色是否得要攻擊或傷害別人?
2.攻擊或傷害他人的情形是否會經常出現(每30分鐘就有1到2次)?
3.攻擊或傷害他人是否會得到獎勵,例如加分、賺錢、取得寶物、升級等?
4.攻擊或傷害他人的過程是否都以搞笑、有趣的方式呈現?
5.要獲得獎勵,是否除了攻擊或傷害他人外,沒有其他非暴力方式可用?
6.當操作者扮演的角色攻擊、傷害他人時,並未真實呈現後果,例如被害者只是瞬間消失不見,卻未有痛苦、流血或死亡的畫面?
當電玩買回家後,最好要先和孩子約法三章,一方面規範使用地點,要求只能在客廳或書房等方便監督的地方使用,一方面也要限制遊戲時間與內容,從中培養孩子自律的能力。另外,家長最好能陪同一起遊戲,透過經驗分享與討論,灌輸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明白暴力並非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只要事先勤做功課,作好把關的工夫,事後設定使用規則,善用機會教育,相信打電玩除了娛樂效果外,也能對孩子的心智成長、體能鍛鍊有所助益,當然親子經常一起同樂,彼此的感情會更好喔!
有益孩子身心發展的電玩型式種類坊間可參考的遊戲軟體
1.音樂韻律遊戲:
披頭四搖滾樂團(XBox)
吉他英雄5(PS2)
太鼓達人系列(Wii)
2.肢體運動遊戲:
Wii的運動系列或塑身強化版
馬力歐與音速小子在冬季奧運(Wii)
3.益智猜謎遊戲:
棋盤問答(XBox)
暮光之城(XBox)
4.社交關係遊戲:
模擬人生(PS2或XBox)
動物之森:城市大家庭(Wii)
【2010/02/17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走路有哪些健康益處?4個簡單技巧教你如何散步能事半功倍
-
朋友說他不想活⋯我該如何回應?專家教「心理急救5步驟」提供緊急救援
-
51歲馬拉松運動員血檢、尿檢都正常罹胰臟癌末期「輕忽一常見症狀」
-
中山美穗、瓊瑤、劉家昌一周內相繼過世 專家曝「名人死亡效應」如何調適
-
老盟孤獨處方箋 活用高齡志工、支持獨老自主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