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嗑藥 父母力量大
【聯合報/韓青蓉/韓青蓉社工師事務所社工師】
國內藥物濫用以20至29歲最多,佔44%,10至19歲青少年也高達13%,他們焦慮、憂鬱程度較高,自覺壓力較大,對環境適應狀況較差。
社會學習理論學者認為,人較易模仿較自己權威的人,因此,父母對酒或非法藥物的態度、使用模式,對青少年飲酒、用藥行為有直接影響;酗酒的父母通常子女成為酗酒者的可能愈大。
父母酗酒不但給孩子不良示範,也帶給家庭許多壓力,妨礙兒童與青少年成長。生長在酗酒家庭的小孩,容易扮演起父母的角色,譬如做家事、付帳單、照顧弟妹和與外聯繫等。有些小孩則扮演起減低家庭壓力的角色,譬如變成代罪羔羊或家中的小丑,這兩種角色可以減輕家庭中的衝突與緊張氣氛。
孩子扮演這些角色果,多少發展一些為「生存」產生的策略,如忽視自己需求、否認自己情緒、過度負責任,或製造一些麻煩以得到父母師長的注意。因為這些生存策略,酗酒家庭的孩子較容易有焦慮、憂鬱、低自尊以及反社會行為。
此外,父母教養態度對青少年行為影響很大。家庭在孩子早期發展階段扮演重要角色,從兒童期到成人期過程,青少年對父母依賴越來越少,對親近朋友的支持與指導需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對生活型態的選擇,更會參考同儕團體,例如到何處娛樂?是否喝酒或嗑藥?
父母教養影響青少年是否喝酒嗑藥的關鍵因素,若父母能對孩子時時關愛、留意與回應,與孩子有強固的情感聯繫,這會使孩子較重視父母的期待,在青春期時較不會叛逆或從事不法活動。
父母若忽視子女情緒、無視他們成就表現、在他們需要做決定時不幫忙、不花時間在子女身上,這種教養方式,孩子易有問題行為。
預測青少年嗑藥行為最強的指標,就是看他們對親近朋友嗑藥的看法為何?雖然青少年行為主要受同儕影響,但是父母的教養方式、適當監督以及與青少年保持良好的關係,以減少同儕團體的負面影響。
暑假到了,家長實在要好好利用假期,加強親子關係。
【2009/07/14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2025癌症論壇/罹患「這種」早期肺癌,癌症復發、轉移風險較高
-
94歲醫生「十年未生過病」每天必吃一食物 靠它防感冒、增強抵抗力
-
退休節儉夫妻擁2千萬資產「開始大手筆花錢」兒以為遇詐騙 實情令人欣慰
-
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皆相似,美雙胞胎1癌末1健康!醫分析原因
-
原來10點睡和11點睡差這麼多!她分享提早一小時就寢4個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