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媽媽健康 小心高血壓、骨鬆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專題報導
當女性邁入更年期,荷爾蒙分泌減少,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紛紛上門。

當女性邁入更年期,荷爾蒙分泌減少,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骨質疏鬆症紛紛上門。高血壓引起的相關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女性死亡率34%,高出男性2成;至於骨鬆,50歲以上女性骨鬆盛行率逾4成,男性僅2成2。母親節將至,醫師提醒媽媽,維持理想血壓、保持良好生活型態,健康不亮紅燈。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去年調查3萬6700位民眾,發現女性30歲後,血壓逐年攀升。長期高血壓易引起心臟、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變等,衛福部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表示,女性50歲更年期後缺少荷爾蒙保護,罹患高血壓風險從9.8%暴增為28%,高血壓不再是長者、男性的專利。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蔡克嵩指出,女性更年期因分泌荷爾蒙量減少,降低荷爾蒙保護膽固醇作用,血管也會失去彈性,建議女性預防高血壓,將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以內,且均衡飲食,維持每周中強度運動至少150分鐘以上。

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解釋,女性隨不同年齡高血壓成因不同,30歲時承受較大工作壓力、飲食和作息不正常;40歲缺乏運動、家庭壓力襲來,易感疲勞;50歲邁入更年期、體重上升影響健康,當血壓達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以上已罹患高血壓。

骨質疏鬆發生在女性身上比率較高,根據統計,逾50歲女性每3位有1位、男性每5位有1位會因骨鬆而骨折。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表示,台灣女性骨鬆盛行率逐年升高,不只停經期導致骨質流失,也因女性愛美追求皮膚美白,避免曬太陽,體內無法生成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

而且,有些女性提早停經,骨鬆也更早報到。但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江鴻生說,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多數患者骨折時才驚覺,最常見的骨折部位在手腕、髖部和脊椎,且骨鬆性骨折的患者發生二次骨折機率高達5成。

吳志行建議,女性停經後,應定期檢測骨密度,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食物,如鮮奶、小魚乾等補充鈣質,每日至少曬20分鐘的太陽。

722口訣量血壓:

①連續「7天」量測

②一天血壓量「2次」,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一次

③每次量「2遍」,兩次間隔1分鐘再取平均值

如何補充鈣質

①高鈣食物如乳酪、蝦米、乾紫菜、小魚干、芥藍菜、山芹菜等

②一般民眾每日鈣質攝取量為1000毫克、停經後婦女需增加至1500毫克

③補充維生素D食物或曬太陽

④負重運動有益強化骨骼,如慢跑、爬樓梯、網球和跳舞等

(資料來源/台灣高血壓學會、骨質疏鬆症學會 製表/黃安琪)

高血壓 骨折 骨質疏鬆症 更年期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