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師:中老年養生,首重脾胃
許多人傳統補身體都喜歡補腎,衛福部新營醫院提醒,補腎藥一般多較滋膩,不好消化,吃進去不見全吸收,補脾作用雖比較慢,但能將生化氣血送至筋骨、關節、內臟和五官,其實直接補腎,不如先補脾更好。
新營醫院中醫科醫師張育誠表示,現代人因工作繁忙及家庭少子化,晚餐多在外解決,慢性病愈來愈多;他指出,中醫強調,飲食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再將氣血津液運輸至內臟及四肢,所以身體消化系統最重要。
張育誠說,國人傳統補身體,都喜歡補腎。其實直接補腎不如先補脾更好,補腎藥一般多較滋膩,不好消化,有時吃進去還不見的吸收。補脾作用雖比較慢,但能將生化的氣血送至筋骨、關節、內臟和五官。
而消化系統還有很重要功能,負責身體的代謝,代謝不好,除常見皮膚病,另外常見疾病就是「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身體好,不是只要補,調整好身體功能自然能健康。
他指出,其實運動是紓壓很好方法,能強化精神抗壓性,對睡眠也很有幫助,可增加腸胃蠕動,預防慢性病發生,能增加心肺功能的運動是必要的。
張育誠表示,一般重口味飲食,易損傷陰氣,是各種慢性病來源,當今流行地中海飲食強調多食天然蔬菜、全穀類,調味用洋蔥、番茄、迷迭香等香料,吃堅果及好的油脂(如橄欖油)。吃魚貝類及白肉,少吃加工紅肉及甜食,也是多含抗氧化物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對身體抗發炎、心血管疾病及抗失智都有幫助。
推薦文章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
-
良好的腸道有助健康老化 專家授5個應優先考慮的日常生活習慣
-
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吃鍋遵循「2少1多」、不要亂進補
-
一起身眼前發黑、眩暈 姿勢性低血壓作怪!5招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