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不想吃蛋?營養師教吃5替代食物取代一顆蛋,補蛋白質一樣夠力!
雞蛋受芬普尼事件影響讓不少人暫時不敢吃,但蛋白質不能少。其實日常多種食物都能取代雞蛋的蛋白質來源,只要吃得均衡、種類分散,就能安心補足營養。
哪些食物可取代雞蛋蛋白質?
之前彰化縣畜牧場雞蛋驗出農藥「芬普尼」殘留事件影響,目前也還傳有芬普尼雞蛋仍在市面上流通,令有些人短期內不太想吃蛋。然而雞蛋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食物,如果怕買到污染的蛋而暫時不想吃蛋,還能吃什麼補足蛋白質呢?
一般建議選擇其他替代食物。以六大類食物而言,含有蛋白質的食物主要來自於乳品類、豆魚蛋肉類及全榖雜糧類;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主要為乳品類及豆魚蛋肉類。
營養師劉怡里在《劉怡里 營養師》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指出,可將蛋白質的種類平均分散均衡攝取,例如以下5類食物,都可以取代雞蛋的蛋白質。
1.一杯豆漿(約240C.C.)2.約2-3片火鍋肉片,豬肉或牛肉皆可。
3.一塊4小格、田字型的豆腐。
4.一又四分之一塊豆乾。
5.大約掌心一半大的魚分量。
以上分量的這些食材,大概就可以取代一顆雞蛋的蛋白質。
雞蛋也不是完全不能買,但購買時應注意,要買有溯源的蛋,萬一出問題才能知道。並且我們買任何東西也應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最好不要長期買及吃同一個廠牌的食物,如此可分散問題風險。
蛋白質該吃多少?
不過蛋白質也不是吃愈多愈好。蛋白質攝取量依年齡、性別和活動量而有不同的需求量,根據衛生福利部「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建議各年齡層每日蛋白質攝取量
換算19-70歲成人之蛋白質建議量為每公斤體重 1.1 公克。70 歲以上老人與 80 歲以上老老人每公斤體重 1.2克。
如何知道蛋白質吃太多?
那蛋白質吃過量會怎樣嗎?常見的說法是,過量蛋白質可能會導致便秘。其實蛋白質本身不會引起便秘,但過量的蛋白質會讓人產生飽足感,但會導致你少吃其他保持腸道正常運作的重要食物,像是膳食纖維。沒有平衡蛋白質和其他食物的攝取量才是便秘的主因,而蛋白質本身所引起。
其他還可能產生腹痛和腹脹、口臭、脫水、疲勞、體重增加,也可能損害腎臟、升血糖等問題。
【資料來源】
.台中榮總
.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推薦文章
-
馬來西亞結球萵苣芬普尼殘留超標3倍 近1公噸食藥署要求退運或銷毀
-
超市6折出清肉類不新鮮?行家:即期品「味道更鮮美」:便宜好吃雙贏
-
攝取蛋白質不是多吃肉就好 專家提醒「品質」比數量更重要
-
腳愈晚愈腫?「這種」水腫最危險 專家教從水腫位置判斷身體問題
-
芬普尼汙染蛋延燒 毒物專家:多喝水可以加速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