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幾餐?多久吃一次?營養師告訴你吃飯的「黃金時刻」
你知道哪些食物是健康餐點的好選擇,但你是否也想過,一天中進食的時間是否也會影響健康呢?
根據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註冊營養師兼營養學家、《The Plant Love Kitchen》一書作者瑪莉莎·摩爾(Marisa Moore)表示,「自從我成為註冊營養師以來,很多人都會問我這個問題,而答案其實相當複雜。」
以下是營養專家希望你了解的關於用餐與零食時間安排的重要資訊:
我們應該多久吃一次?
多數人對於飲食作息已相當熟悉:早餐、午餐、晚餐,再搭配幾次零食。然而,每個人的生活作息不同,因此無需每天嚴格遵守固定用餐時間。
研究指出,白天較早時段攝取較多食物,並且晚餐最好在睡前至少2~3小時完成,這對健康有益。專家強調,吃完馬上躺下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
摩爾說,「睡前攝取過多食物可能影響消化功能與睡眠品質。對於已患有或正試圖預防胃食道逆流(GERD)的人來說尤其重要,因為晚餐吃得太晚,特別是辛辣、酸性或高脂肪的食物,會加劇症狀。」
間歇性斷食越來越受歡迎
近年來,「間歇性斷食」成為熱門飲食方式,它透過限制進食時間來調節飲食。根據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說法,這種方式可包括每天8小時的進食窗口(如上午11點至晚上7點),或每週兩天只吃一餐的極端做法。
目前尚缺乏足夠證據證明此飲食方式對健康有特別益處,部分研究甚至顯示其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一項涵蓋2萬人的研究發現,實施間歇性斷食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了91%。
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建議以下族群不宜嘗試斷食:.18歲以下
.懷孕或哺乳中
.第1型糖尿病患者
.有飲食障礙的人
註冊營養師傑米.納多(Jamie Nadeau)向今日美國報表示,「對某些人而言,間歇性斷食有助於控制總熱量攝取,因為進食時間縮短了。但研究尚未證明它比傳統生活方式與飲食調整更有效。」
什麼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時間安排?
如果間歇性斷食並非營養專家的首選,是否存在「標準答案」呢?遺憾的是,健康的飲食時間表並無放諸四海皆準的公式。適合一個人的方法,可能不適用於另一個人。
納多指出,「現有研究強調,均衡飲食(包含水果、蔬菜、全穀類、瘦肉蛋白與健康脂肪)配合規律運動及良好生活習慣,才是改善健康的關鍵。」
她建議大家應聚焦於:
.每餐營養均衡.足夠蛋白質與纖維攝取
.培養正念飲食(mindful eating)
.學會察覺身體的飢餓與飽足感
總體而言,營養專家建議保持飲食簡單化。當你覺得餓時就吃,並確保每餐或點心都營養豐富,這樣才能吃得滿足且健康。
納多強調,「限制型飲食通常沒有必要,對大多數人來說反而適得其反。不僅停止後容易復胖,還可能導致飲食異常行為。這讓人誤以為自己缺乏意志力,但實際上是飲食方法本身難以長期維持。」
(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推薦文章
-
【得獎名單公告】2025蔬食料理競賽 九道料理展現健康與永續的未來飲食
-
🎧|小二女童來月經!兒童內分泌專家:性早熟背後「兩幫兇」
-
豆腐竟能變成肉?料理家一招讓口感激變 取代絞肉少吃進上百大卡
-
安眠藥致失智?長期失眠才傷腦!6個生活好習慣防失智
-
燕麥片加牛奶最搭?譚敦慈親授「隔夜燕麥」製作法,加「它」形成最強營養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