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喝紅豆湯能補血?配「這水果」補鐵才更有效,但3類人要小心吃
冷冷的天氣,來碗暖暖的「紅豆湯」最對味。常聽到長輩說生理期來喝碗紅豆湯「以形補形」能補血,是真的嗎?紅豆營養成分有哪些呢?以下為您詳解紅豆功效,以及紅豆湯煮法全攻略。
紅豆營養成分
農業部說明,紅豆屬於小豆類,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一帶,植物分類上屬豆科,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它也是具有良好根瘤群的秋裡作雜糧作物,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對土壤地力維持有良好功效。紅豆含有蛋白質、脂肪、澱粉及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且礦物元素中,以鉀之含量最多。以下為農業知識入口網所列紅豆營養成分表:
紅豆(每100公克)
.熱量:322 kcal
.水分:12.6 g
.粗蛋白:22.4 g
.粗脂肪:0.6 g
.碳水化合物:61.3 g
.膳食纖維:12.3 g
.維生素E效力:0.63 α-TE
.維生素B1:0.43 mg
.維生素B2:0.1 mg
.菸鹼素:2.06 mg
.維生素B6:0.66 mg
.鈉:3 mg
.鉀:988 mg
.鈣:115 mg
.鎂:177 mg
.鐵:約9 mg
.鋅:3.8 mg
紅豆功效
農業部說明,紅豆亦含有皂鹼成分,有健胃、生津、去濕、益氣、利尿、消腫及解毒等,以中醫角度來看,神農本草綱目中記載,紅豆有以下功效:
1.通小腸
2.利小便
3.水散血
4.消腫排膿
5.消熱解毒
6.治瀉痢腳氣
7.止渴解酒
8.通乳下胎
此外,若以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許育禎營養師曾於「Ivy營養師的健康教室」發文指出,紅豆所含鉀離子很高,可幫助排鈉、體內滯留的水分排出,這就是常說喝紅豆湯以消水腫的原因。
而紅豆的鐵離子在蔬食類中也算高、能幫助補鐵;食用紅豆時,再吃些維生素C高的水果,可以提升鐵質的吸收率,如紅豆湯加上柳丁、紅豆湯加上芭樂。
此外,農糧署亦說明,紅豆的膳食纖維是地瓜的8倍,能保護腸胃健康;紅豆多酚是紅酒的1.5~2倍,養顏美容;富含維生素B群,消除疲勞,促進代謝。
紅豆禁忌有哪些?什麼人不能吃?
冷冷的冬天來碗紅豆湯暖身又暖心,大多數民眾都會加糖來調味,不過「紅豆」屬於「醣類」而非豆類,須注意攝取量以免造成血糖震盪。
紅豆含有高量鉀離子、磷離子,如果有腎臟疾病、心臟疾病、慢性疾病者紅豆湯不宜攝取過量,尤其是洗腎患者。
紅豆湯煮法全攻略
農糧署在臉書專頁「
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國產紅豆正當季,國內紅豆的主要產區位在高雄及屏東,主要栽種品種為高雄8號(紅蜜)及高雄9號(紅寶)。高雄8號豆粒較小,豆香濃郁,久煮仍能保持飽滿;高雄9號豆大圓潤,顏色鮮紅,久煮鬆綿易化開。兩種品種烹煮後口感各有千秋,不論在新鮮度、品質及風味上,皆遠勝於進口紅豆。
3種紅豆湯料理 煮出完美紅豆湯一點都不難
農糧署整理出以下3種紅豆湯料理方式,並建議在煮之前先將紅豆先浸泡一晚,或加水冷凍3小時以上,煮到軟爛再加糖,避免糊化煮不爛。
湯鍋
紅豆:水=1:6大火煮30分鐘,煮沸後改小火煮50分鐘,加糖後即可上桌。紅豆粒粒分明。
電子鍋
紅豆:水=1:4設定蒸煮,40分鐘後開蓋加糖,保溫後燜煮15分鐘,即可上桌。吃起來口感清爽。
電鍋
紅豆:內鍋:外鍋=1:4:2跳起後燜30分鐘,外鍋再加2杯水,跳起後燜20分鐘,加糖後上桌。紅豆軟爛綿密。
不只能煮湯,紅豆泥做法、吃法一次看
紅豆泥!?紅豆不只能煮湯,打成泥也很百搭~農糧署介紹如何將紅豆製作成泥,以及紅豆泥3種吃法,趕快學起來!
準備食材:紅豆(5):水(8)細砂糖(3)紅豆泥做法:先浸泡:洗淨之後,放入鍋中,清水浸泡4小時。再蒸煮:外鍋一杯水,跳起後悶15分鐘,外鍋再加一杯水。打成泥:瀝乾湯汁,加入果汁機攪打,依喜好加入砂糖。
紅豆泥可以淋上煉乳直接吃,或是搭配洋菜粉,做成羊羹,懷舊清新小點心;也可以搭配吐司當早餐,也是一個好選擇。
生理期喝紅豆湯有用嗎?
不少女性在生理期來臨時,會喝一碗熱騰騰的紅豆湯想要補血,不過
鄭園儒營養師曾受訪指出,以往多數民眾會因為「以形補形」的說法,而相信紅色食物可以補血,但其實並非所有紅色食物都能夠補血,像是紅豆、紫米、櫻桃、葡萄等,富含的是植化素中的花青素,主要功效為抗氧化,並不是鐵質。
資料來源:農業部、農業知識入口網、鮮享農YA - 農糧署、Ivy營養師的健康教室
延伸閱讀:
.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
.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
.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責任編輯:陳學梅
推薦文章
-
莫名出現瘀青?1周沒消快就醫!5大原因留意身體警訊
-
「大雪」後陰氣重,多加一雙厚襪保暖!食補2物驅寒加強免疫系統
-
「14種人」別用麻油驅寒保暖!感冒、月經來入列 中醫師授解上火撇步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不吃主食、專挑無蔗糖成份血糖還是失控?營養師破除控糖5大錯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