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到底該飯前吃或飯後吃?營養師破解水果迷思
Q:吃水果很重要,但有些禁忌不可不知,到底水果應在飯前或飯後吃?吃水果可以減肥?哪些疾病患者吃水果有禁忌?
A:水果是身體營養素來源之一,想要減重的人,可在飯前吃低GI(升糖指數)水果,如蓮霧、水梨、蘋果等,使胃有飽足感,就不會吃太多米飯。
不建議水果在飯前吃,最好在餐與餐中間吃,建議飯後一小時再吃水果,水果的消化酵素可幫助食物在腸胃道消化吸收,同時有助調控血糖,血糖上升較緩慢、脂肪合成也變慢,因此不易發胖。
每天可以吃三份水果量(一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小),但不要集中在一餐,以免當餐攝取糖分太高,造成血糖飆升。要控制血糖的人,則應避免吃西瓜、芒果、哈密瓜、榴槤、荔枝、鳳梨等高GI水果。
腸胃不好的人,建議飯後吃纖維質低的水果,如香蕉、蘋果、蓮霧、水梨等,值得注意的是,便祕的人吃蘋果要連皮吃,腹瀉的人吃蘋果不吃皮只吃果肉。此外,腎臟疾病者少吃百香果、香蕉等高鉀水果。
諮詢/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
推薦文章
-
你吃對了嗎?長壽專家揭「理想進食順序」有助延緩老化
-
優質蛋白代表「豆腐vs.雞胸肉」哪一種較健康?營養師詳細拆解成份
-
運動降膽固醇,哪個時段效果好?醫解析早晚運動的差別
-
健康檢查別只看膽固醇!醫揭「1數值」更關鍵 影響心臟病風險
-
能削皮的蔬果都削?6個常見烹飪和飲食錯誤恐害你健康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