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吃草仔粿意義是什麼?草仔粿能常溫保存嗎?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清明節吃的草仔粿、艾粄,顏色都是綠色的,與原料的產季有關之外,吃冷食的習慣又與寒食節密不可分。
清明節掃墓祭祖,少不了吃潤餅、草仔粿、艾粄等等,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些都是冷的食物呢?又為什麼不管是草仔粿或是客家艾粄都是綠色的?
拜粿生財產!艾草、鼠麴草等季節食材 讓粿裹上綠色外皮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之餘,嘴裡吃著飄著草香味、軟Q的外皮,包過著炒得鹹香的菜脯內餡,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傳統小吃「草仔粿」和「客家艾粄」不管是在餡料、顏色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兩種看似遠房親戚的粿,為什麼都是綠色的?
其實不管是草仔粿或是艾粄,同時都有綠色的粿皮是因為原料來自於艾草或是鼠麴草而來,而為何會同時選擇些原料與時節也有關係,艾草的產期在3~5月,鼠麴草則是2~3月。雖然近年工業大量製作會使用綠色色素來取代艾草或鼠麴草,但仍延續其綠色外皮的傳統樣貌。
根據農委會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臺記載,關於清明節要用草仔粿祭祀的緣由,在清代《重修福建臺灣府誌》中已有相關記載:「三月三日,采鼠麴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可知在清代時已有用草仔粿祭祀祖先的習俗,且在清明時用以祭祀,則有希望祖先保佑子孫平安有財,有「拜粿生財產」的意思。
手工草仔粿製程大公開!跟著《食力》一起探訪一甲子老店「香圓食品」了解古早味的傳統手藝。
清明飲食的起源與寒食節有關
除了吃草仔粿、艾粄以外,連潤餅等,幾乎與清明節相關的食物,都是冷食,其實吃冷食是由寒食節所延續下來的習俗。
寒食節,又稱禁火節、冷節等,顧名思義就是不能開火。相傳在動亂的春秋時代,晉國的王位繼承人在外流亡了19個年頭,最後才回到晉國繼任君主,成為日後為人熟知的晉文公,他在流亡期間有一位隨行的部下介子推,曾經在毫無食物準備要餓死的狀態下,割下大腿上的肉作為食物給晉文公充飢,但在晉文公即位後,賞賜了隨行的隨眾時卻漏掉了介子推。
由於介子推不願主動討賞,選擇與老母親隱居深山,晉文公基於補償與愧疚心情,多次傳喚介子推出山,一急之下更放火燒山希望能逼介子推出來,但火勢不可收拾、燒了快一個月,大火燒盡上山查看後竟發現介子推母子相擁的焦黑屍體,得知此事的晉文公悲憤不已,自此看到火或是熱食就會想起這件事情,因此下令宮中不生火,只能吃冷食,但長期吃冷食也不是辦法,所以臣子們紛紛建議晉文公恢復熱食,設立了「寒食節」。
寒食節通常是在冬至後的105天,維持3天,因為這個時節與清明節相近,也就導致寒食節吃冷食的習俗與清明節結合在一起。
粿屬高水活性食品,保存不易
其實許多現代食物與節日相關飲食,都與過去的文化息息相關,但在節日吃草仔粿時,也別忘了注意食安。很多人以為粿可以在常溫下長時間存放,但其實並不是如此,粿屬於高水活性的食品,保存其實並不容易。
所謂的「水活性」是指在食物中,可以被利用的自由水含量,而高水活性也就是指微生物可以利用的水含量高,也因為這樣,其實不管是草仔粿還是艾粄其實很容易酸壞掉,最良好的保存方式還是冷藏保存,並儘速食用完畢。
延伸閱讀
▶清明祭祖不能拜鳳梨?網友最愛清明美食和祭祖禁忌水果大公開!
推薦文章
-
當歸萃取助抗惡性腦瘤!「個人化食補」用基因定序找中藥材逆轉改善患者症狀
-
不僅是簡單手作活動 園藝打開五感體驗讓失智、獨居者獲療癒
-
為何捕蚊燈一開始很厲害,用一段時間會失去功效?專家這麼說
-
為何端午期間容易讓人不安寧?中醫教DIY自製香囊!有助醒竅、抗菌殺蟲,好處多
-
端午開運有十招! 吃粽之餘別忘接「午時水」強運旺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