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髮菜討吉利卻害到環境?少吃來自這裡的髮菜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髮菜」又名「頭髮菜」,因外型酷似毛髮而得名。不過同樣長得像頭髮,也一樣被叫做頭髮菜,但實際上一種來自沙漠,一種卻來自於海洋。其中生長於沙漠地區的這種髮菜,不僅可為土壤保水,更扮演著固沙、減緩沙漠化的重要角色。
「髮菜」又名「頭髮菜」,因外型酷似毛髮而得名,而其諧音又似「發財」二字,更使得它成為年夜飯討吉利的必備食材,許多中式羹湯料理中也不難見到它的身影。
髮菜、海髮菜,平平都長得像頭髮還有這兩種?
但其實目前常食用的「頭髮菜」主要有兩種,一種來自沙漠,也就是我們傳統認知的「髮菜」,另一種則來自於海洋,常又被叫做「海髮菜」。
其中生長於沙漠的這種「髮菜(Nostoc flagelliforme)」,主要歸屬於「藍菌門(Cyanobacteria)」的陸生藻類,具有耐高溫、寒冷與抗乾旱的生長特性,多生長在中國甘肅、陝西、青海、新疆、內蒙古等乾燥貧瘠的沙漠地區。經採收、挑選、風乾及整形包裝後,最後才會變成黑色如毛髮的模樣。
而另外一種「海髮菜(Bangia atropurpurea)」,又名「紅毛苔」,同樣屬於藻類,但在生物學的分類卻是屬於「紅藻門(Rhodophyta)」的水生藻類。生長的環境多是在浪花衝擊拍打的飛沫帶或海水高潮帶的礁石上,除了廣布於北太平洋、大西洋暖溫帶海域,在台灣北部、東北部沿海、澎湖區域同樣能見到這種海髮菜的身影。而在海髮菜生長旺盛的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時,更容易能見到紅褐色細毛狀的海髮菜在礁石上形成薄膜的樣子。
討吉利卻害到環境?沙漠髮菜是水土保持重要功臣!
在2000年以前,其實我們所常吃的髮菜羹材料多數使用的是這種來自沙漠的髮菜。本身雖然沒有任何特殊風味、充其量只是討吉利用,但它對生態環境卻極其重要。不僅為土壤保水,更扮演著固沙的角色,減緩沙漠化的情形發生。
但也由於多是透過野生採收而來的關係,不僅耗費人力,每16個足球場面積的土地,頂多只能採集到約2兩(約75.6公克)的髮菜,更讓它的價格曾飆漲到每公斤125元美金。也導致了中國許多地區過度採收、髮菜大量減少,使得沙漠化情形更加嚴重。
因此直到2000年,中共國務院才因為考量水土流失、沙塵暴問題,不僅將髮菜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的保護級別二級提升為一級,嚴格禁止採集,也禁止了髮菜及其相關製品的收購、加工與銷售、出口。
少吃沙漠髮菜,或選擇髮菜替代品!
而現在我們所吃到的髮菜料理,除了多以海髮菜作為取代外,亦有少數發展人工種植的髮菜產品在市面出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調查市售髮菜產品,卻也發現有部分不肖業者以澱粉、海藻酸鈉或玉米鬚加以染色,藉以矇騙消費者。因此其也建議民眾,在支持環保的角度下,除了少吃髮菜、選擇髮菜替代品外,選購時也應多加確認產品標示、來源,以免求吉利不成,先影響健康。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三餐先吃蛋白質助控糖!進食3步驟 澱粉一定要後面吃
-
高血壓吃碳水化合物很罪惡?研究指7種碳水化合物反有助降血壓,香蕉、燕麥都入列
-
烤地瓜、去蒜皮一次搞定!7個微波爐進階用法讓做料理變省事
-
什麼是超加工食品?多吃變胖又傷腦,專家帶你一次搞懂
-
護理師爆「再也不吃好市多烤雞」冰箱兩隻已丟掉!專家曝爭議成份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