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減少吃紅肉?人造肉好嗎?哈佛教授澄清那些吃肉的疑問

元氣網 藥明康德傳媒

吃肉的問題經常成為營養和健康討論的熱點。《哈佛校報》最近採訪了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胡丙長(Frank Hu)教授,請他對一些與吃肉有關的熱點問題發表了看法。

圖/路透社

最近有關肉類和“人造肉”的問題在飲食和健康方面的討論中很受關注。一些科學家發布了一份指南,建議成年人繼續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這與減少肉類攝入量的現有建議正好相反。您能幫助大家消除困惑嗎?

胡丙長教授:這確實非常令人困惑,所以我就直接講重點吧。最近發表在《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這份指南,不應改變關於預防慢性病的健康均衡飲食方式的現有建議。減少紅肉和加工肉的指南是基於大量證據,這些證據都表明紅肉吃得多——尤其是加工過的紅肉——與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某些類型的癌症,以及過早死亡的風險較高相關。

專家小組制定這份指南時參考了一些研究,我和我的同事仔細回顧了這些研究,但是我們發現這些研究的結果與這份指南相矛盾。簡而言之,對觀察性研究的3項薈萃分析實際上證實了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對健康有益的現有證據。但是,由於他們的分析是基於每週只吃三份紅肉的量,因此個人減少食用量的影響看起來很小。如果你考慮到約有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每天吃一份或多於一份的紅肉,那麼少吃紅肉對健康的潛在好處就變得比較大了。

新指南的作者說,減少紅肉的現有建議是基於“低質量證據”。他們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

胡丙長教授:看看他們的方法,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因為他們把為評價臨床試驗而開發的評價標準用在觀察性的生活方式研究上了,而那種標准通常是用於藥物研究的。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像研究藥物一樣研究飲食。選擇一些人,並在許多年裡給他們吃大量紅肉,來觀察結果,這是不符合倫理的。

因此,我們需要以更複雜的方式來研究飲食。標準已經制定出來了,大家也一直在用,但這些作者並沒有使用。營養學研究很複雜,研究結果很少這樣突然地反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一個重磅的醫學新聞,一定要去看一下背後的證據質量。這份新指南發表在如此著名的醫學雜誌上令人感到遺憾,因為它可能進一步損害營養科學的公信力,削弱公眾對研究的信任,對最終告知他們的建議的信任。

紅肉。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林澔一攝影

專家組在製定指南時並未考慮環境影響。您和哈佛大學氣候、健康與全球環境中心主任吉娜•麥卡錫(Gina McCarthy)最近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觀點性文章中指出,新型植物性“人造肉”可能帶來的一個好處是改善可持續性。提出飲食建議時,為什麼關注環境的可持續性這麼重要?

胡丙長教授:這份指南不考慮環境影響無疑是錯失了機會。從地球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目前生產的紅肉(特別是牛肉)與其他食物(尤其是植物性食物)相比,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高得不成比例,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

除了排放以外,人們還擔心,工業化的肉類生產會因動物糞便處理池流出物而污染我們的水資源。在這些工業化條件下飼養的動物的福利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對於那些關心人類健康和地球健康的人們來說,鑑於預計未來幾十年全球對肉類的需求將繼續增長,因此這些多方面的問題值得警惕。

讓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引起人們關注的“肉類”上來——最新引起關注的基於植物的“人造肉”,它們確保了那些不能放棄漢堡包的人能吃到真正的肉味。當您第一次聽說它們時,您怎麼看?這種飲食是一種良好的發展趨勢呢,還是不好的?

胡丙長教授: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是創新食品技術的有趣應用,對於希望少吃紅肉並轉向植物為主飲食的個人而言,這可能會有用。當然,這是一個假設,因為我們沒有研究消費者是否會做出這樣的轉變,以及這種轉變會是短暫的還是長期的。

此外,像任何新技術一樣,我們必須保持警惕,確保這些新產品既有益於人類健康,也有益於地球健康,並了解和考慮到任何不利的後果。

為了使“人造肉”產品在全球可持續發展方面有所作為,這些公司必須向發展中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大規模地引入昂貴的高科技解決方案。這有沒有可能實現?

胡丙長教授: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到2050年要養活將達到100億的全球人口。有一些科學家從人類和地球健康的角度研究這一問題時,提出了一種“行星健康飲食”,這種飲食既可以滿足營養需求,又可以保持在我們星球的自然資源範圍內。儘管這一轉變將要求如紅肉這些食物的全球總消費量減少一半,但所有國家之間並非處於一個公平狀態。北美國家所食用的紅肉量是“行星健康飲食”所建議的六倍以上,而南亞國家所食用的紅肉量僅為建議量的一半。

因此,儘管在幫助滿足世界範圍內對漢堡包和其他紅肉的預期需求方面,這些基於植物的“人造肉”可能發揮一定作用,但我們仍應小心,避免將它們或任何一種創新視為靈丹妙藥。同樣,我們必須確保全球農業體係要有必要的力量,以生產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食品,例如水果、蔬菜、堅果、種子、豆類和全穀類,而不是全被吸引去生產“人造肉” 。

鼓勵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接受傳統飲食中健康的方面,而不是仿效西方飲食,在這方面是否存在更好的策略?

胡丙長教授:我們的研究顯示,健康飲食模式包括:多吃加工很少的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和堅果;適量乳製品、海鮮和禽類;少吃加工肉和紅肉、含糖食品和飲料、精製穀物。儘管有許多傳統飲食都符合這種飲食習慣——這當然應該鼓勵——但並非到處都是這樣。

營養和糧食不足仍然是生活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們的負擔,因此,需要再次強調的是,不僅要提出健康飲食的建議,而且要建立一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的全球糧食系統。

您在JAMA發表的關於“人造肉”的文章中指出,其中的植物蛋白經過高度加工,並且我們不知道加工後食用植物的有益作用是否得以保持。為什麼要擔心加工,是否有可能類似於高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肥胖和糖尿病的流行中起作用?

胡丙長教授:我們在加工很少的植物性食品中發現了有益作用,但我們不能直接將這些好處外推到這些植物性“人造肉”。食品加工的範圍很廣,當食品經過高度加工時,會導致植物性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某些營養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的損失。加工後的食品還可能產生很好的口味,但是其中添加了大量的糖、鈉和不健康脂肪,這可能導致熱量攝入過多和體重增加。許多高度加工的食品中都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還有些包含蛋白質分離物和其他純化成分。

近年來,我們已經意識到微生物組對健康的潛在重大影響。是否會擔心這些新食品對微生物組可能會產生影響,而我們現在還認識不到?

胡丙長教授:需要進行研究,以了解這些新型“人造肉”的攝入對我們的微生物組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其他高度加工的食品類似,這些產品依賴於純化的植物成分,因此缺乏完整植物食品中存在的許多纖維和多酚,而這些纖維和多酚對我們的健康腸道細菌有益。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經常吃這些“人造肉”是否會減少健康細菌,從而增加不健康細菌的數量。

對於公眾來說,關於這些產品,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什麼?

胡丙長教授:我認為重要的是,要知道儘管這些植物性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比動物性產品要小,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產品也對人類健康有益。顯然,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可以代替以加工很少的植物性食品為主的健康飲食。

本文摘自藥明康德傳媒

紅肉 健康飲食 碳水化合物 牛肉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