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時代/白斬雞的真功夫
台灣人超愛吃雞肉!根據農委會統計,從去年開始,台灣人愛吃雞肉勝過豬肉,因為飲食習慣改變,再加上健身風氣興起,雞肉部位的首選從雞腿變成雞胸肉。我來自台灣傳統家庭,除了祭祀必要的三牲,還有重要的家宴聚會,總少不了白斬雞,正所謂「無雞不成席」。
小時候祖母特別疼我,在大家庭的年代,她會把棒棒雞腿優先給年紀最小的我。長大後,吃過不少雞肉料理,從宮保雞丁到左宗棠雞,食不厭精、燴不厭細,但我仍鍾愛原味的白斬雞。不須像海南雞或文東雞使用很多辛香料去腥提味增加口感,白斬雞才最是考驗功夫,因為越簡單、越有味道的極致。
烏來老街山珍飯店,難忘九旬阿嬤手藝。
在台北吃過最好吃的雞肉,是25年前烏來老街上的「山珍飯店」,當時「阿鴻上菜」節目巧遇超過半世紀的山珍飯店,高齡九十歲的阿嬤廖黃金女士,仍在案上操辦料理,遊刃有餘。
日治時期,年輕的山珍阿嬤隨著任職於林務局的夫婿調派烏來,舉家定居烏來老街。一直到夫婿早逝,一個女人帶著五個孩子跟公婆,開啟了她「山珍飯店」的新人生,傳奇的一生媲美電視劇「大長今」。
山珍飯店傳承至第三代,是阿嬤從37歲到105歲打下的根基。從第一家在烏來老街上的飲食店,到如今成為養生休閒景點;從當年爭取福山消防系統以防山林大火,到今日可以協調假日爆增流量的立體停車場,都是山珍阿嬤在擔任副主席時推動的方案。在保守的年代,一位身段柔軟、態度堅定的嬌小女性,巾幗不讓鬚眉,穿梭縱橫為少數民族爭取權益,也是泰雅族心目中無私的漢人阿嬤。
阿嬤在世時,我時不時就會去討令人回味再三的雞肉吃。阿嬤監控品管的白斬雞肉,堅持慢生活的料理手法,小火悶煮浸泡後熟,再將雞隻吊掛懸空,讓外皮經冷空氣自然降温,使雞皮更有彈性,同時皮下會產生一層像玫瑰晶凍的膠原蛋白,雞骨頭呈現粉紅,連皮帶肉直接送入口中,好吃到連骨頭都不想放棄。
往後只要來到烏來吃到好吃的雞肉,就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喚起我對山珍阿嬤永遠直挺挺地站在店門口跟大家打招呼的印象。
山內雞肉日理萬「雞」,夜市裡的年輕潮牌。
後疫情時代改變大家到公眾場合用餐的習慣,除了選擇包間避免感染,要不就是到郊外用餐,順便曬曬太陽增強抵抗力。大台北地區要吃雞肉可以考慮陽明山竹子湖、觀音山或三峽及深坑,還是可以找到農家樂跟土雞城的傳統阿嬤古早味。
至於想在都市內吃到美味雞肉,也有不用高消費就吃得到的年輕潮牌「山內雞肉」。蟬聯四年米其林餐盤推薦,位於南機場夜市的山內雞肉,為什麼能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脫穎而出、聲名大噪,每天大排長龍,成為年輕人也喜歡的潮牌小吃?除了高CP值,還有藏在細節裡的講究。雞肉要好,雞隻挑選烹調都是學問,一早從特約雞場供應的新鮮仿仔雞(有運動過),必需在短時間內熟成,每天在高溫環境下,將一整隻雞完整現煮的流水線,非常考驗體能訓練,老闆日理萬「雞」訓練下來的胸肌跟手臂肌肉線條,分明不輸給網紅館長。
佐香菜、辣椒醬油,讓白斬雞美味升天。
沈老闆是典型處女座,對自家產品要求甚高,每個細節、口味、衛生都很到位,雖不強調是放山雞或桂丁雞,那熟度剛好的白斬雞,不用太多佐料加持,香菜及醬油就足以襯托雞肉的美味。雞腿的部分,特別把腿骨完整拆卸再組合,方便食用不沾手。彈牙的雞皮帶著誘人的油香,不太結實的雞肉軟嫩好吃,肉味十足且無異味,肉質Q彈軟嫩、膠質豐富,連我家「歪嘴雞」外甥都被征服。
除了雞肉,祕密武器之一是辣椒,香辣的辣椒醬油不死鹹,隨取淋在雞肉上,咀嚼時參雜在雞肉裡的辣椒香氣,畫龍點睛,最後再喝點用雞湯煮的金針湯,就是完美的ENDING。另一樣祕密武器是黃澄澄的雞油,是居家常備的萬用醬,也是拌飯的靈魂。可以用新鮮桂竹筍做滬式油悶筍或炒青菜,或用來跟雞蛋一起拌飯。
我不喜歡大魚大肉,但鍾情好吃的台灣土雞肉,兒時記憶中的雞摸ke-bong(我們家對雞腿這個部位的稱呼),是永難忘懷的滋味。
推薦文章
-
感恩節火雞大餐吃雞胸或雞腿哪個較營養?專家分析2者優缺點
-
護理師爆「再也不吃好市多烤雞」冰箱兩隻已丟掉!專家曝爭議成份真相
-
大大提升口感與風味 烹飪專家曝一醃漬物的汁水醃雞肉最省事
-
冷掉的別碰?專家揭賣場烤雞的溫度該保持在幾度才能安全下肚
-
日常飲食減醣不知從何下手?營養師推超市低碳食物排行榜 第一名健身者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