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苔黃膩、排泄黏膩 肝膽濕熱作祟

聯合新聞網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中醫向來認為舌象是反映體內狀態的鏡子,中醫師顏聰明指出,當民眾覺得腹脹、小便黃赤,排泄黏膩,同時伴隨舌苔黃膩時,多半是肝膽濕熱作祟。

中醫師顏聰明在一場講座中表示,治療肝膽濕熱,多使用茵陳蒿湯加涼血、清熱藥為主,例如赤芍、金錢草、梔子、大黃、鬱金,黃芩、車前草、豬苓,虎杖等等。

另如茵陳五苓散、龍膽瀉肝湯等也是肝膽濕熱時常應用的處方。龍膽瀉肝湯有抗病毒、抗發炎的作用。

然而只有溼熱明顯、舌苔黃膩的患者臨床才會以龍膽瀉肝湯為主。傳統中醫遇上肝炎患者,並主要針對病患臨床症狀治療,但仍可以改善病患的感受,主要依外顯症狀表現,透過舌診、脈診等方式判斷體質並處方。

同時,中醫所說的肝經溼熱不見得就是單指肝臟發炎,而是肝經等經絡所經過的組織、器官或皮膚充血、發炎糜爛、紅腫,有水皰或分泌物滲出都可以算是濕熱表現。

當患者脈弦數、煩躁、口臭、舌苔黃黃的,厚膩,屬溼熱,多為急性期,需先清熱解毒,中藥能同時扶正去邪,即有補又有瀉的作用,包含類似調節免疫兼抗病毒的功效等等類似的功效。不過醫師同時提醒,肝病患者在身體的自我感覺之外,仍要配合檢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台灣新生報

健康醫藥精采內容,詳見台灣新生報網站

口臭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