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初癒煩躁、低熱不退怎麼辦﹖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民眾病後即使大致上痊癒,仍常遺留煩躁感或兼有低熱不退等症狀,晚上因而輾轉難眠,中醫師蘇三稜在一場衛教講座中指出,針對病後低熱、餘熱,可考慮使用竹葉石膏湯為主治用藥。
蘇三稜指出,病後留下的低熱感,困擾不少民眾,甚至影響睡眠。可使用清除虛熱方劑如竹葉石膏湯等為主方,治療改善,但具體用藥,仍需由醫師診斷後決定。
白虎湯、白虎加人參湯、竹葉石膏湯是類似的傳統方,清熱效果最強的屬白虎湯,其次是白虎加人參湯,都重用石膏,而竹葉石膏湯屬於溫和的中藥清熱劑,並非大寒藥。
如果是風熱感冒造成的輕微發熱,中藥也有助緩解低熱發燒。醫師指出,菊花、薄荷、蘆根荊芥、桑葉等都是常用得到的藥材,可緩解輕微發燒及呼吸道症狀。
針對風熱症狀,中醫常以桑葉、連翹、杭菊、蘆根、柴胡、甘草、黃柏、黃芩等藥材組合給予病患服用,不過個別患者的用藥,仍需由醫師診斷後決定。
稍嚴重的發熱,伴隨咽喉、扁桃腺發炎,中醫臨床其他適用於改善的中藥包含大青葉、薄荷、荊芥、牛蒡子、桔梗、桑白皮、金銀花、連翹等,但多搭配複方使用。
菊花、桑葉茶飲有助潤肺止咳,清利頭目,為常用養生感冒茶方。其他中藥如甘草桔梗杏仁、連翹等,臨床應用多在於改善部份發熱、咳嗽的症狀。如果使用醫師開出的水煎藥時,醫師提醒需先將藥材洗淨以清水浸30分鐘後,再以水煎煮。
推薦文章
-
感冒好了卻還是咳不停?中醫:咳超過8週就是「慢性咳嗽」,這樣調理助改善
-
你需要多少維生素C對抗感冒和日常壓力?專家教找出適合自己的量
-
感冒要多喝水,但要喝冷水或溫水? 醫曝這樣的溫度最科學
-
「感冒藥」需不需要吃完?先釐清一重點!3種情況一定要吃完
-
流感不嚴重可自行在家休養嗎?醫警告一族群「併發腦炎風險高」建議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