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初伏十天開始 酷暑不做這5件事
今天是三伏的第一天, 中醫門診在此時有「冬病夏治」三伏天貼穴特別門診,藉由中醫三伏貼,改善冬天鼻子過敏、過性氣喘等體質,嘉義縣衛福部朴子醫院中醫科主任李昌諴博士門診,求診三伏貼的患者增加;嘉義縣副縣長吳芳銘也在臉書貼心地提醒大家,三伏酷暑養生避病方法。
三伏天酷暑天氣熱暈人,人體新陳代謝速度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多;因為氣壓偏低、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導致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從而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李昌諴說,三伏貼是指夏至過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三個庚日期間,在風門、肺俞及腎俞等穴道,貼上溫熱藥物,以增強抵抗力,待冬天到來時,改善好發於冬天的疾病症狀,是謂「冬病夏治」,今年三伏天時節: 初伏:7月17日至26日; 中伏:27日至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至25日。
有患者常在冬天患呼吸道疾病,如氣喘、過敏性鼻炎和感冒等疾病,大多屬較寒性體質,夏至過後、天氣逐漸炎熱時貼三伏貼,可以使藥性更容易滲透體內,達到「冬病夏治」效用,改善虛寒體質。
每年三伏酷暑時,不做這5件事,養生又避病:不要吃冰冷食物;不要短時間猛喝水;不要整夜開低溫冷氣;不要全身流大汗就洗澡;不要吃飽就睡。 三伏天雖然可以養生「冬病夏治」,但更是需要避病養生的時節,為了健康,在三伏天進行「冬病夏治」,道理很簡單,但是不好做。
推薦文章
-
久咳逾10天有可能感染黴漿菌 成人、小孩感染主要差在1症狀
-
不洗鍋直接炒下一道菜,譚敦慈解釋這樣做為何傷身!炒菜前後記得開抽油煙機
-
簡單又低成本?椰子油漱口改善口腔及全身健康有科學證據嗎?
-
氣喘發作「吸一口」就沒事?他一度命危葉克膜搶救!專家:抗發炎才能治本
-
吹電扇睡覺造成健康兩大危害!醫揭4招應對 定一時間關閉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