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治療不彰 中西醫合併有解
治療憂鬱症,不妨也考量體質,中西並用。
「憂鬱症治療效果不差,體質可能是因素之一。」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黃怡嘉針對國軍桃園總醫院70多名精神科門診與住院患者,進行兩年的觀察性研究,發現台灣較高比率的憂鬱患者體質為氣虛、血虛、痰濕。
黃怡嘉指出,憂鬱導致氣積鬱滯,首先影響肝氣,接著影響全身氣血生成與分布,演變成氣血兩虛、陽虛及陰虛,久了將致全身性氣滯、血瘀、痰濕,自律神經調控失常、活力減弱、靈活度下降、腸胃蠕動慢、胃口差,進而焦躁、口苦、糞便乾、睡不好等。
黃怡嘉表示,西藥治療緩解急性症狀,抗憂鬱劑有助於改善氣滯,若能同時針對不同體質給予個別化的中藥調理,預期能提升治療效果。
黃怡嘉說,若憂鬱症狀輕微,建議進行緩和運動調養氣血,散步、游泳、太極拳都不錯。若憂鬱症狀嚴重,治療效果不佳或有難以緩解的副作用,若與體質有關,可考慮透過中醫,調養身體。
推薦文章
-
憂鬱症反覆發作可能是基因搗亂 血液檢測助精準醫療
-
整天焦慮、覺得累…可能是一早起床「1習慣」 讓你神經衰弱
-
每天水喝不夠讓你「壓力飆升」還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憂鬱症
-
積極做瑜伽健康女43歲就更年期「覺得被身體背叛」用療癒之旅找回力量
-
具俊曄長坐金寶山陪伴大S 醫揭「綑綁感」小心延續性哀傷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