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治療不彰 中西醫合併有解
治療憂鬱症,不妨也考量體質,中西並用。
「憂鬱症治療效果不差,體質可能是因素之一。」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黃怡嘉針對國軍桃園總醫院70多名精神科門診與住院患者,進行兩年的觀察性研究,發現台灣較高比率的憂鬱患者體質為氣虛、血虛、痰濕。
黃怡嘉指出,憂鬱導致氣積鬱滯,首先影響肝氣,接著影響全身氣血生成與分布,演變成氣血兩虛、陽虛及陰虛,久了將致全身性氣滯、血瘀、痰濕,自律神經調控失常、活力減弱、靈活度下降、腸胃蠕動慢、胃口差,進而焦躁、口苦、糞便乾、睡不好等。
黃怡嘉表示,西藥治療緩解急性症狀,抗憂鬱劑有助於改善氣滯,若能同時針對不同體質給予個別化的中藥調理,預期能提升治療效果。
黃怡嘉說,若憂鬱症狀輕微,建議進行緩和運動調養氣血,散步、游泳、太極拳都不錯。若憂鬱症狀嚴重,治療效果不佳或有難以緩解的副作用,若與體質有關,可考慮透過中醫,調養身體。
推薦文章
-
連日大雨濕氣纏身!中醫教10招助除濕 運動、飲食、泡腳都有效
-
不管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你可能陷入「半憂鬱」2個基本功幫助恢復心能量
-
50個好故事【脈動台灣 醫路前行】守護篇4_科技輔助
-
失智症跟腸道菌有關?研究證實「補充益生菌」可恢復、延長記憶功能
-
家門口被小三放保險套和驗孕棒!43歲妻查出比丈夫外遇更揪心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