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吃藥擔心陽萎牙周病?中醫藥可避免副作用
-->
許多民眾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卻因認為治療藥物有牙周病、陽萎等副作用不願服用,最後造成狹心症等心血管疾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今天表示,對西藥恐懼的民眾可選擇中醫藥,中西醫合療也常有更好效果,少有病患擔心的副作用。
安南醫院中醫部醫師曾印正表示,中醫在心血管疾病治療預防常用丹參、紅花、地龍等活血化瘀藥,臨床確能改善病人血液循環障礙,減少動脈狹窄發生機率。
動脈狹窄致病兇手之一是血中膽固醇濃度升高,堆積血管壁和血小板等形成管壁斑塊阻塞使動脈直徑減少,中醫有可降低膽固醇藥物例如血府逐瘀湯或紅麴降脂膠囊等,對血中膽固醇的控制都有不錯療效。
高血壓也是影響心血管疾病重要指標,部份病患服西藥血壓仍難控制,中醫治療高血壓則依不同體質狀況辨證治療,部份西藥難控制的高血壓,配合中藥治療常能有效降壓,常見處方有天麻鉤藤飲、半夏白朮天麻湯、升降散等。
曾印正指出,心血管疾病中醫治療重點以「通、清、養」為順序,先疏通,清痰瘀,最後才是補養,所以飲食上的調整為先,應減少會產生痰瘀阻塞血管的高油脂、高糖份食物,多攝取有omega-3的魚類、燕麥等食物,來幫助清除血管壁上沉積發炎物質。
曾印正表示,民眾若發現自己有胸悶、胸痛等心臟病可疑症狀或出現高血壓,應立即求醫而非任意吃補品或聽信廣告吃保健食品,平日可多按壓有助人體氣機通調的膽經風池穴、肝經太衝穴與三陰交穴,有助心血管保健與預防疾病。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不只甜食會讓血糖飆升 6種常見鹹食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起床口臭牙齦出血恐「癌王」風險飆3倍 北榮醫師提醒這樣做
-
醫點名「5種零食」沒那麼健康!吃多會胖、血糖狂飆 寒天果凍也中招
-
冠狀動脈鈣化可能是心肌梗塞警訊 4件事控風險
-
預防牙周病不只靠刷牙 研究曝這種飲食法竟有助減少牙齦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