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更貼近「藥」 醫師:有時反而有反效果
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包括保健食品、藥草等),又稱營養品,僅去年就創造400億元商機,深受許多人仰賴。但美國南加州雷德蘭社區醫院(Redlands Community Hospital)腫瘤科專科醫師曾華一(Walter Tsang)27日在慈濟醫療中心舉辦的演講上表示,營養品非仙丹,即使如富含「抗氧化劑」(Anti-Oxidants)的產品,在不對的情況下攝取,反而有反效果。
曾華一建議,並不是說營養品不好,而應該在醫師指示下,評估自身情況後才選用,才能確保安全無虞。
曾華一表示,現在市面上就有超過5萬多種營養品,199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膳食補充劑健康教育法》(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 of 1994)中,營養品較被視為「食品」,而不是「藥」。但他認為,營養品更類似「藥品」,在吃保健品前,都應該先和醫師確認合不合適自己,或會不會與其他服用的藥品起衝突。
曾華一指出,目前北美最常見的保健食品認證標章,包括GMP、USP等,會認證營養品的純度、品質、成分、效力等,能在產品外包裝看到。但即使有了這些標章,並不代表完全一定安全,因為這些營養品的研究通常是在實驗室完成,有些成分對動物有效,但不見得對人有效,且對不同種族、樣本大小、統計方法等,藥效也會不同。
此外,更要注意的是有營養品不純、摻假藥、被汙染等問題。2007至2016年間,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共查獲746種品牌的營養品中摻雜「未標示處方藥」,如增肌保健品中其實添加了類固醇。此外,許多營養品中可能有重金屬、殺蟲劑殘留。2013年10月,FDA指出高達12%的進口香料受到汙染,汙染源包括昆蟲屍體、糞便、老鼠或人類毛髮等。曾醫師說,每年估計有2萬3000人因營養品相關的狀況送急診,而政府往往在「出事後」才會介入下架。
吃營養品前,醫師建議應該要看會不會跟其他服用的藥產生衝突。舉例來說,有抗凝血、降血糖功效的銀杏( Ginkgo biloba ) 就不適合正服用糖尿病藥的人,因為兩者都會降血糖,一併服用恐導致血糖過低。許多保健品中含有抗氧化劑,但若是在做放射性治療、化療等的人可能不宜攝取,反而會減低癌症治療用藥的效果。
推薦文章
-
關節問題竟排最後!熟齡族保健最在乎「抗衰老」 抗老撇步公開
-
咳嗽原因百百種,最怕肺有事!肺部保養避這些環境汙染暴露
-
三餐先吃蛋白質助控糖!進食3步驟 澱粉一定要後面吃
-
高血壓吃碳水化合物很罪惡?研究指7種碳水化合物反有助降血壓,香蕉、燕麥都入列
-
吃了只是浪費錢?美國藥劑師稱她絕對不吃的3種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