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腿」其實是保命肌 3招強化小腿肌守護你的第二心臟

元氣網 編輯辜子桓整理
示意圖。

當人們談論健身或抗老化運動時,焦點常放在核心肌群、臀肌或心肺訓練上,而小腿肌群則常被忽略,甚至因為外型不符合審美,被貶稱為「蘿蔔腿」。

但小腿肌,特別是其中兩塊主要的肌肉,不僅關係到血液循環和平衡控制,更在維持良好姿勢與促進大腦健康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無論你是正在規劃中年後的健康維持策略,還是希望改善血液循環與活動力,理解並訓練小腿肌群都非常重要。

由兩塊肌肉組成的小腿肌群

你的小腿肌群主要由兩塊肌肉組成:

1.腓腸肌

這是你在小腿後側最容易看見、摸到的肌肉,形成小腿肌的主體。位於大腿骨(股骨)內外側,與比目魚肌匯合後形成阿基里斯腱,附著於腳跟。

主要參與膝關節與踝關節的動作,如彎曲膝蓋、踮腳、跳躍。因跨越兩個關節,受傷風險稍高。

2.比目魚肌

這是一塊較扁平且深層的肌肉,位於腓腸肌之下,連結脛骨與腓骨(小腿骨頭),與腓腸肌共同組成阿基里斯腱。

主要控制踝關節,幫助站立、走路與維持姿勢。雖不易看到,但對於靜脈血液回流與姿勢穩定性極為重要

這兩塊肌肉合稱為小腿三頭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站立、步行、爬樓梯、運動時不可或缺的動力來源。

小腿肌為什麼這麼重要?

1.守護心血管健康

比目魚肌常被稱為第二心臟,因為它在你走路或站立時能夠像泵浦一樣推動血液從下肢回流至心臟。肌力越強,這個泵血功能越有效,有助於:

.減少腿部靜脈壓力

.穩定血壓

.降低靜脈曲張或血液滯留的風險

2.維持平衡與預防跌倒

小腿肌與腳踝穩定、腳趾控制密切相關。強壯的小腿肌可以:

.改善步態與站立穩定度

.增加應對地面變化的反應速度

.降低跌倒與骨折風險

這對於中高齡者尤其關鍵,因為跌倒是年長族群住院與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

3.支撐姿勢、促進大腦健康

強壯的腿部肌群與較快的行走速度、較佳的平衡能力有密切關係,而這些又與較低的認知退化風險有所關聯。

有研究指出,下肢力量與行走速度,與認知表現、記憶力有正相關。積極參與如健走、球類運動的人,大腦萎縮與記憶退化速度較慢。

強化小腿肌群的三種實用訓練

1.提踵(踮腳抬升)

雙腳站立,腳掌踩在階梯或地面,腳跟懸空。緩慢抬起腳跟,停留1秒,再慢慢放下。每次20下,做3組。進階版可加重(手持啞鈴)或改為單腳進行。

2.單腳跳躍

單腳站立,膝蓋微彎。輕跳向前或原地跳,保持控制力。每腳10至15次,做2至3組,可訓練爆發力與動態平衡。

3.分腿蹲跳

弓箭步站姿,膝蓋下降後快速跳起換腳。每側8至10次,做2至3組。這動作同時強化臀部、大腿與小腿,提高整體下肢協調。

你有肌少症的風險嗎?快來看看常見徵兆➤

【資料來源】

The surprising link between muscly calves and a healthy brain

Cleveland Clinic: Calf Muscle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