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期發胖最危險?研究揭早胖晚胖和死亡率的關聯
肥胖對健康的有害影響已經被諸多研究反覆強調,近日經合組織所發布的肥胖健康負擔報告更是提醒了一個驚人的數據:未來30年,超重和相關疾病將導致人口預期壽命縮短約3年。
然而,隨著代謝減慢,年紀大了容易發胖似乎在所難免。那麼,早胖晚胖對健康的影響有差嗎?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英國醫學雜誌》最新發表一項有意思的研究,探索了一生中不同時期體重變化與死亡率的關聯與差別。
這項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潘安教授領導,納入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中超過36000人的數據。這些受試者在加入研究時已經邁入中老年階段(>40歲,平均57歲),他們接受了身高體重等測量,並回憶了年輕(25歲)和中年時期(加入研究10年前)的體重。此外,受試者們還提供了社會經濟狀況、生活方式的多項信息,以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等患病情況及家族病史,隨後接受了平均長達12多年的隨訪。
縱觀他們從25歲到年過半百的體重數據,26.9%的人新晉肥胖梯隊,平均增重28.2kg,而成功瘦身脫離肥胖隊伍的只有1.4%。
在隨訪期間,共發生了10,500例死亡。分析不同時期的體重與死亡率關聯,研究團隊發現:25歲時的超重和肥胖與死亡率線性相關,也就是說,體重越重,死亡風險也呈正比增加。隨著年齡增長,體重指數(BMI)與死亡率的關聯有所減弱,並且轉為U型相關,體重大幅增長或減輕都與死亡風險明顯相關。
與體重保持正常相比,在25歲到中年時期(平均47歲)從非肥胖變為肥胖的人群,總死亡風險增加22%,心臟疾病相關死亡風險增加49%。中晚年變為肥胖的人群,則沒有觀察到與死亡風險的關聯。
與體重保持正常相比,始終肥胖的人群死亡風險也一直更高,25歲後的總死亡風險增加61%,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增加115%。其中,中青年時期的影響幅度更大,死亡風險增加72%,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更是大幅增加143%;在中晚年時期,總死亡和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0%和44%。
而早年肥胖,中青年時期瘦下來的人群,死亡風險沒有明顯變化。如果直到中老年時期才轉為非肥胖,那麼總死亡風險仍然升高了30%,心臟疾病相關死亡風險增加48%。
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成年期持續肥胖,以及中年發福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而且肥胖持續時間越長,死亡風險越高。
研究團隊提醒,25歲後保持正常體重,尤其是防止中年時期的體重增長,對於預防晚年過早死亡非常重要。潘安教授表示,“從青年到步入中年這一過渡期(的體重控制),是肥胖預防重要的新目標。”
推薦文章
-
吃火鍋沾和風醬比較健康?營養師闢謠 教你用這些天然食材自製醬料
-
中風、失智、心肌梗塞、腎病、視網膜病變,居然都是輕忽這個問題造成 醫揭這沉默殺手最致命
-
搭乘護心巴士(8式)開啟健康之旅!
-
莫名出現瘀青?1周沒消快就醫!5大原因留意身體警訊
-
吃蔓越莓果乾保養身體竟糖尿病前期 醫曝導致患病最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