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很少 肌肉流失了 脂肪依舊在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提升代謝率 得靠肌力運動
基礎代謝率降低時,肌肉減少、脂肪增多。金惠民舉例,有些年長者不喜歡用蹲式馬桶,因為蹲下去後不容易站起來,這就是年紀增長,基礎代謝率下降,肌肉量不足所致。
由此可知,減重時所減少的熱量,也會降低基礎代謝率;必須運動及補充蛋白質,才有助提高基礎代謝率及正常肌肉量。
要提高基礎代謝率,金惠民建議,不能只做散步或爬山等鍛鍊心肺功能的運動,最好是做點訓練肌耐力運動,如打沙包、打拳或舉重;但如果年紀大無法做這類負重運動,像銀髮族常常坐著,不妨可做抬腿運動,也有類似的效果。
要增加肌肉 多吃蛋白質
而為了要增加肌肉,就要多補充蛋白質,因為肌肉由蛋白質組成,最好是運動後一小時吃魚、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或少數的紅肉,還可額外增加鋅、鎂和鐵質。
所補充蛋白質的量,每公斤體重每天約1到1.2克,60公斤體重就是補充60克到72克。
事實上,成年男性每天所需熱量約1600到1800大卡,女性則為1200大卡。董氏基金會的義工、前藝人陳淑麗,多年來都保持很瘦的體態,令人好奇她如何保持。
熟識陳淑麗的許惠玉說,陳淑麗除了吃奶蛋素外,由於擔任瑜伽老師,每天教學生練瑜伽,大量的運動,也是維持苗條身材的祕訣。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吳淑珍OHCA送醫 傳病因是「低血壓」醫:需懷疑罹這2種病
-
吃對早餐瘦一圈!專家推薦7種早餐食物幫助燃燒內臟脂肪
-
加工食品不僅有害健康 醫警告意想不到的壞處:造成惡性循環
-
早上5點晨跑也可能有危險!醫揭「涼爽時段戶外運動」要注意的事
-
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小心是血管運動型鼻炎!一表比較病因、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