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線處成腫塊不可逆 得動手術才行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儘管穴位埋線使用可被吸收的手術羊腸線,部分仍可能發生埋線無法吸收,或搓揉引起發炎腫脹,形成腫塊的困擾。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邱榮鵬說,一旦埋線處形成腫塊,除非動用更大的手術,否則情況不可逆,患者通常無法接受身體出現消不下去的腫塊,此時易衍生糾紛。
邱榮鵬表示,如果消毒不完全或出現感染,坊間埋線的民眾有可能出現蜂窩性組織炎,較嚴重者需住院注射抗生素。至於到醫院治療,通過初步評估的患者,初次治療醫師也不會馬上多處埋線,只會先測試1、2個穴位,需先確定患者沒有過敏或蟹足腫反應再說。
醫師提醒,埋線後不宜馬上搓揉、指壓按摩,如有皮下出血或瘀青腫脹等現象,須以無菌棉球在穴位加壓3至5分鐘,不能揉出血部位。穴位埋線處保持乾燥,8小時不宜淋溼或泡澡,避免局部感染與發炎。埋線後約2小時確定無出血後,才能將棉球及紙膠取下。
當局部皮膚有感染、潰瘍及壞死組織區域;傷口不易癒合、蟹足腫體質;患有糖尿病、心臟病、血液凝血缺陷、法定傳染病等疾病,或對埋線材料或酒精過敏者及正值懷孕的婦女通常會被醫師認定不適合埋線。
推薦文章
-
大S不敵流感享年48歲 胸腔重症科醫:年輕人也可能重症
-
大S流感併發肺炎逝!一般感冒會變成流感嗎?如何知道是不是流感?得流感必做7件事
-
咖啡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消化醫:喝這一種罹心臟病率高18%
-
動腦防失智 生活要趨吉避凶
-
居家按摩不求人 紓壓解痛助好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