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發胖10倍! 台灣囝仔這40年肥這麼多

聯合報 記者黃安琪/台北報導

近年,人類變得富足,但也帶來肥胖後遺症,研究統計,2016年全球5至19歲肥胖兒童及青少年達1.24億人,比40年前增加逾10倍。現代孩童,在家只玩手機和平版,對運動完全沒興趣,下課待在教室不活動,放假就跟著爸媽聚餐。一項橫跨40年的調查為孩子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提出警訊。

小時肥胖會大幅增加一生罹患重度憂鬱症的風險。

台灣囝仔的BMI平均值 高於全球

據統計,台灣在1975年時,5至19歲女孩的身體質量指數(BMI)為17.3、男孩16.9,但到了2016年,女孩BMI增加至19.1、男孩19.8,均高於全球平均值的18.6與18.5。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最近公布全球肥胖趨勢研究,去年台灣在全球200個國家中,5至19歲女童及青少女名列第104胖,男童及青少年則名列第38胖。

台灣控制兒童肥胖政策 沒效果?

雖然根據國健署訂定標準,台灣男孩和女孩的BMI未必超標,但專家認為,此次分析揭露了台灣控制兒童肥胖政策未到位。衛福部前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南韓早就意識到兒童肥胖將損及下一代健康,不僅法令禁止校園內販售含糖飲料、垃圾食物,連校園周邊店家也禁賣,台灣法令卻只管到校內。

台灣囝仔少動多靜 1日坐逾8小時

高雄榮總基礎醫學研究科教研部主任祝年豐認為,台灣兒童及青少年肥胖主因是活動量少,一日久坐上課逾8小時。以澳洲、新加坡及南韓為例,國家規畫校內體能活動專門課程,一日至少有1小時,而台灣卻僅30至40分鐘,明顯不足。祝年豐建議,應針對校園活動進行規畫,遠離3C,且拉高時間,至少應有120分鐘。

在南韓不僅法令禁止校園內販售含糖飲料、垃圾食物,連校園周邊店家也禁賣。

健康風險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年輕化

祝年豐說,肥胖兒童及青少年面臨許多健康風險,除了葡萄糖耐受度異常,使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年輕化,過往認為多出現在中年人的高血壓,現在也有兒童病例,這也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臨床上更有不少案例,因為肥胖壓迫骨骼肌肉生長,導致氣喘、睡眠呼吸中止症及肺功能受損,影響生活及學習。

抑制肥胖 「法令、財政」雙管齊下

遏止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再惡化,邱淑媞認為,「法令規範」與「財政手段」須雙管齊下,明令孩童喜愛的兒童及運動頻道禁止播放垃圾食物廣告,且調高不健康食物的價格課徵糖稅或稅收,用來補助蔬果等健康消費,美國加州、澳洲及南非等皆有相關執行經驗。

遏止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專家建議,明令孩童喜愛的兒童及運動頻道禁止播放垃圾食物廣告。

衛福部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林莉茹表示,國內目前有「校園飲品及點心販售範圍」和「學校營養午餐內容及營養基準」規範,針對國小、國中校園內禁止提供含糖飲料,限制營養午餐油炸品、甜品等提供次數,未來也將偕同教育修法擴及高中。

國健署訂定幼兒與青少年BMI標準:

https://obesity.hpa.gov.tw/PDA/BMIproposal.aspx

BMI 睡眠呼吸中止症 肥胖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