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長10個息肉還危險!日醫揭難發現、惡性度更高的「凹陷型大腸癌」

元氣網 YS Chen

大腸癌是全球常見癌症之一,日本消化科權威工藤進英是第一位發現凹陷型(depressed‑type)大腸癌的醫師,他推翻了過去醫學界認為「大腸癌由息肉惡化」的觀念,提出腸癌也可能是大腸粘膜直接癌化的「凹陷型大腸癌」,而且轉移速度更快、更難被診斷出來。

日本腸胃醫師指出,息肉並不等於大腸癌,同樣的,沒有診斷出息肉也不能排除腸癌風險。

大腸癌年輕化,50歲發生率最高

在台灣,大腸癌多年以來一直是國人前三大癌症,發生率甚至高於歐美、日本、韓國等,一度成為「亞洲第一」,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

工藤進英也在其著作中指出,大腸癌死亡人數比過去增加約14倍,而從40多歲開始發病率逐漸上升,50多歲更是「腸癌高發期」,而在所有癌症中,大腸癌是女性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加上女性大腸癌篩檢率又低於男性,這現象讓醫師提醒需要特別注意。

雖然大腸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但只要早期發現並進行治療,康復機會也非常高,提醒民眾定期進行大腸鏡檢查,有腸癌家族病史者更應增加檢查頻率。

比起大腸息肉更危險的「凹陷型腸癌」

過去認為,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成,但工藤進英醫師表示,大多數的息肉其實是良性的,人的結腸中通常有大約10個無害的「非腫瘤性息肉」,民眾更要小心的是腸粘膜直接癌化的「凹陷型腸癌」。

這種跳過息肉階段、使正常腸黏膜直接轉化為癌細胞的癌症稱為「凹陷型大腸癌」,由於其表面通常呈現輕微凹陷,顏色變化也不明顯,因此在檢查中不易被肉眼辨識,在過去長期被醫學界忽略。

再加上其體積小惡性程度卻很高,進展速度甚至快10倍,會迅速透過淋巴管和血管擴散至肝臟或肺部,導致切除變得困難,往往需要更深入的手術或化療,因此更加凶險。

「大腸內視鏡檢查」是目前發現早期凹陷型腸癌病灶的唯一途徑。

棘手的是,早期凹陷性結腸癌很難透過糞便潛血檢查發現,因為不像息肉型癌,凹陷性結腸癌缺乏突起,因此不會與糞便接觸,也不會出血,所以檢測通常結果為陰性。

工藤進英醫師也表示,只有少數醫師能夠發現凹陷型腸癌,唯一的檢查方式就是用高倍率內視鏡探查,並在病變區域塗抹染料才能清楚辨識病灶,但目前擁有這項專業技能的醫生仍然不足。

提醒民眾要做內視鏡檢查時,優先選擇有染色、放大、NBI等先進檢查技術的醫療院所,以提高結果的正確率。

大腸癌篩檢 大腸息肉 癌症 內視鏡 大腸鏡檢查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