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是末期! 治療藥物一棒接一棒 持續維持戰線

癌症希望基金會 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外科 柯道維主任
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策略近幾年有很大的改變。圖123rf

大腸直腸癌是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二名,很多人發現時已經轉移,不過,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策略近幾年有很大的改變,新藥物愈來愈多,即便第一、二線藥物治療失敗,還有三、四線藥物一棒接一棒治療,有不少人可以長期控制病情,甚至有治癒機會,病人千萬不要輕言放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外科主任柯道維醫師表示,轉移性大腸癌是已出現遠端轉移,常見的轉移部位有肝臟、肺臟及遠端淋巴結等。過去認為,第四期轉移性大腸癌已經是末期無法治療,由於最近有很多新的藥物,治療目標和過去不盡相同,現在已經不再將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當成「末期」了。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二成可手術 八成藥物治療

在第四期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中,約有二成病人可以進行手術治療,其中一部分病患可以直接將原發部位及轉移的腫瘤完全切除;有部分病人因腫瘤太大,無法直接進行手術,可以透過前導性的標靶加化療,有機會讓腫瘤縮小,從無法開刀變成可以完全切除。這些病患在術後都仍須積極接受化療,讓病情可以控制穩定。

另外約有八成病人雖無法接受手術完整切除腫瘤,但仍可以透過標靶、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等藥物控制腫瘤,部分病患亦可搭配接受腫瘤局部治療控制,平均存活期長達35個月以上。

精準醫療先做基因檢測 RAS基因突變最常見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有多種標靶藥物,建議病人在治療前先做基因檢測,找出最適當的藥物來對抗敵人。由於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費用昂貴,柯道維醫師認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至少要檢測幾種基因,包括RAS、BRAF、HER2、NTRK及MMR,針對這些基因變異目前都有相對應建議的標靶或是免疫治療藥物。

其中最常見的RAS基因,可分為突變及野生型(無突變)兩種,RAS基因突變型病患的第一線治療建議是使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合併化療,RAS基因野生型無突變病患的第一線治療則建議使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合併化療,若一線治療失敗後的第二線治療,可使用化療或同時併用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

治療失敗別喪志 第三、四線藥物來接棒

柯道維醫師說,很多病人以為第二線治療失敗後就沒有藥物可治療,其實還有第三、四線的化療及標靶藥物,可以繼續維持戰線,讓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即使四線失敗,還可以分析使用過的第一至四線藥物,找出哪一線的藥物對自己的療效最好,再回頭使用該藥物,一棒接一棒治療。

口服化療加標靶整體存活期高 超過10個月

第三、四線基本上是口服化療或是口服標靶藥物,有病人擔心口服的療效不如針劑,柯道維解釋,不管是針劑或是口服的療效都很接近,口服標靶藥物的平均疾病無惡化控制期是1.9個月,口服化療藥物為2個月,若口服化療藥物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則高達5.6個月,臨床上有不少病人使用這樣的藥物搭配,疾病無惡化控制穩定超過1年,甚至有超過2年。

在整體存活期方面,口服標靶藥物為6.4個月,口服化療藥物是7.1個月,口服化療加上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兩種同時使用則提升至10.8個月。

每種藥物副作用不同 應密切追蹤控制

柯道維指出,每種藥物都有副作用,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藥物最大副作用是皮膚長疹子,在臉、頭皮、軀幹、前胸、後背會冒出很多青春痘,研究發現,治療反應效果愈好,副作用愈嚴重,可以透過皮膚科的藥物治療改善症狀。至於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有血壓升高等副作用。

口服標靶藥物有手足反應、肝功能異常,口服化療藥物有疲憊、血球下降、發燒等副作用,病人在治療期間若有不適要隨時跟醫療團隊討論,密切追蹤,才能在治療的過程中兼顧生活品質。

化學治療 大腸直腸癌 化療 標靶藥物 轉移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