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生罹晚期直腸癌,父親也中!有這些習慣要當心
年僅20歲陳姓男大生不菸不酒,飲食正常,但平時容易緊張,偶有腹瀉情形,日前因血便就醫,赫然發現為直腸癌第四期。某次治療過程中父親陪同檢測,沒想到也是晚期腸癌,全家陷入低潮。醫師呼籲,大腸直腸癌與遺傳有關,但晚期患者仍可接受化療、標靶藥物等治療,民眾不要放棄。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冠德表示,大腸直腸癌已連續11年高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癌症,不只40歲以上族群,年輕患者也有增多趨勢。
李冠德指出,陳姓大學生平時由母親陪同治療,某次帶40多歲父親來檢查,沒想到竟也罹患第四期腸癌。李冠德認為,國人飲食西化,吃紅肉、油炸物等,加上基因變異、家族遺傳等,皆為大腸癌危險因子。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陳鴻華說,國健署2004年起推動癌篩政策後,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已開始下降,每年約減少200人,零期患者也增加,但逾四成患者發現時已晚期,不過,晚期不代表就該放棄治療。
李冠德說,過去晚期大腸癌患者幾乎半數放棄第三線治療,健保去年12月起給付新型口服化療藥物,患者初期服用時須注意白血球指數外,副作用少且延長存活期,提高生活品質,讓8成患者願意嘗試。李冠德呼籲,9成腸癌化由瘜肉而來,民眾應定期做腸癌篩檢,若有家族史者,更得有所警覺早期篩檢。
推薦文章
-
舒緩經痛「綠拿鐵」 4食材補鐵暖子宮
-
胰臟癌的腹痛會痛到背部!胰臟癌6症狀 忽略早期警訊確診常已轉移
-
攝護腺肥大頻尿 多攝取茄紅素抗發炎
-
女性也有掉髮問題!醫曝「5元兇」讓你髮量愈來愈稀 更年期也中招
-
想要優雅長壽從中年開始不嫌晚 醫曝真正的秘訣在1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