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食道癌被稱為隱形殺手?醫師詳解食道癌症狀及如何治療與預防
食道癌的成因
前一陣子有知名藝人因為食道癌而過世,到底甚麼是食道癌呢?
食道的解剖構造
食道是人體中連結胃與口腔的管狀構造,約長30-35公分。本身只具有輸送食物的功能,並不會有消化液的分泌。
食道是一條由多層肌肉與結締組織形成的中空通道,在末端與胃相接的地方有一個括約肌控制讓食物不會逆流至食道。平時是塌陷的狀態狀,如果我們吃進去時便會擴大管腔,藉由食道的肌肉進行像波浪般蠕動,慢慢將食物推入胃中。
造成食道癌的危險因子
首先我們必須認清:食道癌有兩種不同的形式:鱗狀上皮癌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和腺癌adenocacinoma。
鱗狀上皮癌的危險因子有:抽菸、喝酒、吃含有亞硝基化合物的東西、嚼檳榔、吃高溫的食物、紅肉吃太多、蔬果少攝取都是危險因子,除此之外食道擴張不全(achlasia),甚至本身有咽喉部的癌症患者,更需要進一步接受胃鏡的診斷,以確保食道沒有共伴癌症的發生。
腺癌adenocacinoma的危險因子有:胃食道逆流、抽菸(尤其是在有Barrett’s esophagus的患者身上)、肥胖。
常見的症狀
食道癌在早期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症狀,因此容易使患者延誤就醫,一旦患者發生吞嚥困難或是體重減輕等較為常見的症狀時,往往已經錯過早期治療的時機。
除了上述的症狀之外,食道癌還可能伴隨吞嚥疼痛、咳嗽或嘔吐等等,如果腫瘤的表面破裂出血,也可能發生吐血的情形。
如何治療?
▲早期食道癌。(圖/盧柏文醫師提供)
食道癌的治療方法往往取決於癌變的嚴重程度,隨著內視鏡最近的長足發展,我們可以搭配特殊的染液與放大內視鏡診斷出早期的病灶,筆者在日本見習了早期食道癌的分類(從放大內視鏡可以辨別黏膜上的血管型態,判定深度是否適合做粘膜剝離手術,如果病早只限於粘膜肌肉層,的確可以早期就將癌病變摘除)。
如果搭配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在還未深入底層之前就使用內視鏡的方法將病灶剝離,甚至之後的遠處轉移與壓迫的情況,就能夠及早預防。
若是進展到無法使用內視鏡切除的的食道癌,醫師可能會採取手術切除,搭配周圍淋巴腺的摘除(因胃食道附近的淋巴結非常多,就是容易移轉的原因),病情較重者則可能切除一段食道後再將剩下的部分重新接合,若是病變處在較為下端的位置,切除的範圍甚至會包含胃部的上端,然而若是晚期的食道癌,則須先行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治療等方式縮小腫瘤的體積,接著再評估執行手術的時機。
如何預防?
大家或許會注意到,食道癌的風險因子多半與生活習慣有關,而這些不良習慣都可以靠後天的努力去盡量避免,例如: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等。
而在飲食方面,增加蔬果的攝取量,同時避免吃進過多高熱量的油炸食物或醃製食物,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也可以降低食道癌的罹患風險。
除此之外,積極治療胃食道逆流也能遏止疾病進展成食道癌的可能性。
【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盧柏文醫師】隱形殺手「食道癌」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與預防?】
推薦文章
-
延緩老化、降血壓血脂…天天喝茶好處多 6種抗發炎茶飲推薦
-
服用感冒藥後突頭痛、視力模糊 醫揭秋冬這疾病患者暴增3成
-
女子換掉家裡食用油「10多年難纏胃病秒好轉」她驚喜:比平常忌口還有效
-
36歲水果行老闆「長年吃店裡一物」罹患肝癌!醫師指節儉習慣害了他
-
女子胸悶以為胃食道逆流 內視鏡一照驚見「食道長滿白斑」醫曝黴菌生長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