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胃癌發現已晚期 這些早期胃部不適症狀需注意
世界衛生組織(WHO)癌症報告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100萬人罹患胃癌,男性約為女性2倍。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3年初次診斷為胃惡性腫瘤者共計3,786人,死亡人數從2,241人,增加到2,350人,男性胃癌發生率排名十大癌症第7、死亡率排名第6,女性發生率排名第10,死亡率排名第6。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達文西手術微創中心彭正明主任認為,國內胃癌死亡人數高居不下,主因是國人「沒病不上醫院」的觀念,加上初期胃癌幾乎沒有症狀,六成胃癌病患發現都已是晚期,建議政府效法日韓推廣胃癌早期篩檢。
彭正明主任說,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飲食習慣與胃癌的發生有相當關係,喜歡吃醃漬、加工類食品者,胃癌發生率較高;胃癌也與遺傳有關,有家族病史罹癌率高達23倍,男性、抽菸、喝酒罹癌率大增,50歲以上罹癌率也急速上升。
胃癌飲食原則:8少2多
少吃 | 多吃 |
.高鹽食物 .醃製食物 .燒烤肉類 .加工食品 .高油脂食物 .精製糕餅 .抽菸 .過度飲酒 | .蔬菜 .水果 →均衡飲食 |
早期症狀不明顯 日韓列防治重點
彭正明主任指出,早期胃癌症狀不明顯,初期常見胃部不適症狀,包括消化不良、腹脹、上腹部悶痛、輕微噁心反胃、胃燒灼、喝水易嗆、吞嚥困難、下痢等警訊,易與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混淆。
早期胃癌可透過胃鏡,或幽門螺旋桿菌檢測,一旦發現胃癌,可及早診斷、早期治療,甚至可檢測出前趨因子,包括胃發炎、胃潰瘍,提早診治,避免耗費更多醫療資源。
彭正明主任說,鄰近的日本、韓國是胃癌好發國家,日本將胃癌防治列為重點施政項目,推出胃癌早期篩檢,民眾40歲起每年接受胃鏡檢查,韓國民眾40歲起每2年接受胃鏡檢查。日韓胃癌發現多為第一期,約占六成,一期的五年存活期逾九成,較台灣發現逾半為晚期,節省更多的醫療資源。
胃癌不同階段症狀比較
早期 | 中晚期 | 胃幽門螺旋桿菌症狀 |
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胃脹氣、腹脹、上腹部悶痛、輕微噁心反胃、胃燒灼、喝水易嗆、吞嚥困難、下痢 | 血便、吞嚥困難、腹水、體重突然減輕、黃疸 | 頭暈、胃痛、嘔吐、出血、胃痛、胃脹、打嗝、消化不良 |
易混淆疾病: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
胃癌新增病例 62%發現已是晚期
胃癌治療,主要採取手術切除腫瘤,手術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為大宗,另有傳統開腹手術等,建議由醫療團院依病患病況評估;若轉移到淋巴則須配合化療。
至於胃癌預後,彭正明主任以鄰近的日本為例,日本胃癌因早期篩檢政策奏效,第一期發現率高達六成,五年存活期更高達97%到98%。我國第一期的胃癌五年存活期超過90%,第二期便驟降到50%到60%,第三期約30%到40%,第四期小於10%。以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胃癌新增病例第一期只佔約二成,相反的,高達六成患者發現已是晚期(第三期、第四期)。
晚期治療 二線藥物延長存活期
彭正明主任說,根據美國聯合中心系統NCCN及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等相關癌症研究機構對於晚期胃癌症治療共識,目前有新核准的標靶治療,合併化療使用,可有效延長晚期或轉移性胃癌病患的整體存活期。
他舉例,台南市一名57歲老師在今年8月退休,平時身體健壯,也沒有三高問題。今年二月農曆過年前,曾因腹痛、解黑便,就醫接受胃鏡、大腸鏡檢查,沒有發現病兆。
這名老師在退休二周後,原本打算出國旅遊,因腹痛再度就醫檢查,在近胃賁門附近發現病兆,接受達文西手術切除全胃,以及腹部淋巴擴清。經腹部電腦斷層掃描,發現胃周邊淋巴遭受侵犯,確診為胃腺癌三期。
目前有新核准的標靶治療,合併化療使用,可有效延長晚期或轉移性胃癌病患的整體存活期。經與醫療團隊討論胃癌第一線、第二線治療方式及整體存活期後,決定直接採用新核准的標靶治療,合併化療使用,加上術後調養並定期回診追蹤,至今無復發,近期規畫到日本賞櫻。
40歲起 建議1~2年接受胃鏡篩檢
彭正明主任建議,胃癌病患術後應少量多餐,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戒菸酒。一般民眾應依循日韓篩檢模式,四十歲起每一到二年接受胃鏡篩檢,有家族病史、抽菸、喝酒者等高危險群,務必每年接受篩檢。
胃癌診斷
①胃鏡檢查,仔細胃鏡檢查正確率95%。
②上消化道鋇劑攝影,正確率低。
③腹部電腦斷層,主要用來作胃癌分期。
④內視鏡超音波。
⑤正子照影,並非一線檢測。
(採訪出處: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達文西手術微創中心暨一般外科彭正明主任)
推薦文章
-
29歲男罹大腸癌晚期 他坦言只能怪自己飲食習慣「狂吃一家健康速食店」
-
女子換掉家裡食用油「10多年難纏胃病秒好轉」她驚喜:比平常忌口還有效
-
每日腹瀉多次卻不以為意?小心發炎性腸道疾病找上門
-
院長講堂/台南醫院新化分院院長張耀仁 帶領醫護轉守為攻 深入社區設點看診
-
21歲陸女確診「胃癌之王」末期 無家族病史:只是偶爾不吃早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