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確診晚期肺癌 如何超前部署?與醫師商討「最適合你」的治療計畫
肺癌連續13年位居十大癌症之首,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患者就醫時往往已是晚期,這是肺癌成為最奪命癌症的主因。台灣的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最大宗,近年隨著基因科學的演進,治療肺腺癌的藥物愈來愈多元,能有效延長壽命,但大部分病人終究會面臨抗藥性問題。醫師呼籲,每位病患的狀況都不一樣,應建立「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正確治療觀念,與醫師積極討論,才有機會爭取最長存活期。
台灣肺腺癌八成七為女性,三分之一可找到遺傳基因
據調查,台灣肺癌患者的類型,有七成屬於「肺腺癌」,其餘為小細胞肺癌或鱗狀細胞癌。而肺腺癌有八成七為女性,男女比率相差近三成,且臨床發現,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患者,多數都沒有過去認為的肺癌風險因子「吸菸習慣」。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洪仁宇說,吸菸較易導致小細胞肺癌或鱗狀細胞癌,國內的肺腺癌患者,有三分之一可以找到「遺傳基因」,其餘三分之二被懷疑與空汙等環境因素有關,但並未被證實。(這一段落是不是有誤解,可以刪掉)
洪仁宇強調,吸菸仍對肺部有高度的危害,一天抽一包菸,連抽30年的「老菸槍」,與一般人相比,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16倍;且二手菸會讓身邊的人罹病風險增加1.6倍。但一親等中有人罹患肺癌,帶有遺傳因子的民眾,罹患肺癌的機率與老菸槍的風險一致。
南韓的一項研究顯示,家族中若有血親罹患肺癌,自身罹肺癌風險與一般人相比增加2.28倍;如果該名血親60歲以前被診斷肺癌,自身的罹病風險更高達3.77倍;家中愈多人罹患肺癌,罹病風險就會翻倍。
帶有EGFR基因,標靶藥物效果遠勝於化療。
隨著醫學的進步,目前已知能驅動肺腺癌的基因多達十多種,楊志仁表示,東亞族群的肺腺癌患者約有45%到55%都是帶有「EGFR」的基因,而西方的肺腺癌患者僅15%到25%帶有EGFR的基因,也讓東西方的肺腺癌患者在規劃治療策略時需因病患個人狀況而有不同評估考量,在台灣肺腺癌病患產生EGFR突變機會約為50%到60%。
楊志仁表示,如果肺腺癌患者透過基因檢測,確認體內帶有EGFR基因突變,治療策略不再以「化療」為優先,全球的大型臨床試驗顯示,如果直接使用標靶藥物,效果遠勝於化療,增加一倍的存活時間。
腫瘤突變產生抗藥性,每一線藥物用好用滿是延長存活關鍵。
不過,基因會突變,腫瘤為了存活也可能會突變,因此治療上終究會產生抗藥性。楊志仁說,癌症治療無法避免遇到抗藥的情形,因此通常需要再次切片,做基因分析後,再決定後續的治療方向。
以國人最常見的EGFR突變晚期肺癌病人為例,如第一線使用第一代或是第二代標靶產生抗藥性後,通常會有50%產生T790M基因突變,可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
根據高醫的經驗,一線使用第二代標靶,抗藥後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整體存活期可以達到將近4年(47.6個月);如果沒有出現T790M基因突變,接續化療整體存活期則大概3年(35.6個月)。這也是目前臨床上很常採用的治療策略。
肺癌晚期治療,與醫師討論找出前線後線用藥最佳選擇。
楊志仁說,既然第三代標靶藥物被證實能治療產生T790M抗藥性的族群,若將第三代標靶放到第一線治療,能否降低抗藥性,甚至增加存活期?倘若一線採用第三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抗藥後會產生較難預測的突變,因此後續大多只能接化療,或是要自費用藥,因此也要看看保險能否給付才能減輕經濟負擔…,這些都是建議初確診病患在展開治療前,應該與醫師通盤了解後做決策。
楊志仁表示,對於肺癌晚期的治療方針,都是以爭取最長存活期為目標,因此哪一代標靶藥該在哪一個時機使用,需要由醫師與患者討論,考量病患個人狀況、經濟能力、對生活品質的期待等,多方評估後,由醫師給予最佳的建議,達到治療目標,他強調,沒有最好的藥,只有最適合的治療。
推薦文章
-
【晚期肺癌最愛問】先別查活多久、怎麼辦?治療前必看QA
-
多發性骨髓瘤/癌症治病成本 生產勞力減損應納評估
-
肺癌夫癌細胞消失多活六年!86歲婆婆「一菜一湯」延壽飲食法老年不生病
-
肺癌早期治療迎變革 中山附醫肺癌團隊攜手精準治療拼治愈
-
健保擴大給付肺癌第三代標靶 提升晚期病人存活率